铭记教诲 师恩难忘
一一记我的老师何仕祥
高和平
何仕祥老师,是我们73届高中(5)班班主任兼数学课老师。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热爱劳动等方面的事记忆犹新。在母校八秩华诞之际,撰此文以表达我们对恩师何仕祥老师的感恩之情。
一
何老师,任我们(5)班班主任二年时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短的是,难得遇上视同学如子女,贴心照顾,嘘寒问暖的好老师,总觉得待在一起的时间苦短。长的是,何老师两年中谆谆教导我们,要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学好政治文化及各科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懂学活,灵活掌握,不要死啃书本,教条呆板,哪样是学不好、掌握不牢文化科学知识的。
何老师教我们学习,注重学习方法,要重视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他反复讲,任何书本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使我们学会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使我们立志于,如何做一个于国家和人民有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我们懂得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真理性;使我们通过学农、学工、学军,拉近了与劳动人民、工人阶级、解放军战士的朴素的、真挚的阶级感情。
学农,主要是参加学校的农场劳动或参加外面的生产劳动。
记得一年级夏收抢收时,参加了当时在二七九厂附近的省文化农场的劳动,正值夏天农历五黄六月的收麦季节,何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应约到农场去支援抢收割麦子,有些同学不会使用镰刀,就用手拔,大多手上都起了水泡,把水泡用针挑破,把水挤干,缠上布条继续拨,老师带头,学生紧跟,从不叫苦叫累,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从何老师的身上学来的,使我们在今后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或干其他工作时都具有了不怕吃苦、受累的劳动精神,何老师教给我们的劳动精神使我们受益终生。
还有靖会工程正在建设施工期间,我班安排去参加现场劳动,背土夯渠,劳动主要还靠肩拉背扛,记得何老师先给同学讲了参加这次劳动的意义及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他就带头背起了背斗,背土到渠沿上,我们就都背起背斗,上土的上土,背背斗的背背斗,也不叫苦叫累,干的欢实不惜力,虽然汗流浃背,但心里很是高兴,想着这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一切劳累都烟消云散,连续干了近两天。
学工,主要有,一是,何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靖远县动力厂,靖远县食品厂参加学工。
动力厂当时的主要产品是生产小型电动机,何老师请来了当时甘肃工业大学毕业担任厂里技术负责人的樊维民同志拿来图纸并结合实物给我们讲了本厂主要产品,小型电动机的原理及制造流程,觉得深受启发,很有知识获得感,在生产车间参观学习时,工人师傅们说,这个品牌的电动机质量很好,很畅销,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电动机从铸造外壳,到冲制硅钢片,制作铁芯,缠绕漆包线,再到组装、测试合格,成品入库的全过程,感觉学到了真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是何老师带我们到县食品厂去实习劳动。记得当时的靖远县食品厂是全县生产门类最齐全、产品质量又好的厂子。到厂后,何老师先联系,请曾是老红军的厂长,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红色革命教育课,主要讲了他所在红军队伍里的故事,当讲到红军在会宁会师的情景,厂长激动的满眼泪水汪汪,我们也深受感染和教育,后来他因为在打一场阻击战中,不幸腿部被手榴弹炸伤,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部队联系地方,把他留置在靖远养伤。据张国为同学说,这次听老红军讲故事,他很受教育,影响极为深刻,后来恢复高考,他参加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他当即就想起了哪次听老红军讲的长征故事的情景,又想起学习过的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中描写的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还想起了当年***元帅发表的诗词“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顿时眼前一亮,作文的思路立即清晰起来,一气呵成了作文,这是一段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随后厂长安排厂里的业务厂长,首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工厂的基本情况,及各个生产车间参观参加劳动学习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何老师就把全班同学按大小、男女均衡搭配分成几个组,一个组一天参观学习一个车间,轮流进行,六天时间参观参加劳动学习了酱醋生产车间的酱醋生产流程,并光着脚采麯子,学制酱醋的生产工艺;豆腐和粉条生产车间,糕点生产车间(主要食品有饼干、点心、扭酥等),冰棍制作车间,食盐加工(把粗盐用粉碎机磨细)包装车间等。通过学工学到了工人师傅的智慧,体验了工人师傅的工作辛苦。
学军,哪个时候,美国、苏联(当时称苏修)大搞军备竞赛,企图侵略中小国家,国际形势严峻。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学生也不例外,每天早操时喊的口号就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加强战备,准备打仗!为了适应形势,学校请来解放军战士到班上来教我们打背包等,何老师还带队,率领全班同学,背起亲手打的背包,参加10公里的野营拉炼。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和不怕吃苦的大无畏精神。
虽说是我们师生只有二年的学习时间,但老师们教会了我们如何长期坚持学习、培养我们能长期准备艰苦奋斗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期工作的信心和遇到困难不甘屈服的长久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二
何老师教学很认真,备课扎实充分,讲课重点突出,善于结合实际,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有,如在数学课上讲到推导数学公式和定理时,何老师在黑版上书写推导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边讲解、边推导,同时在讲解推导的过程时,善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重视思维的养成,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以前学到的知识,何老师讲课重启发、善引导,思路清晰、讲解明了,让学生们在预习课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大多都能迎刃而解,说起预习,这个好学习习惯就是何老师教给我们的,他让我们在每科学习前一天都要努力做到对次日老师要讲的课本内容先预习,哪些看懂了,把没看懂的牢记于心,第二天听该课老师讲课时,对没预习懂的一定要认真听讲领会,这样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用,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益匪浅。还有何老师在批改同学们的作业时,多数情况下都会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善于把批改作文的方法引入到批改数学作业中,让同学们充分领会到,所做错的题目,错在了哪里,为什么错了?寻找出原因,做到举一反三,明确努力进步的方向,起到了对学生的鼓励、鞭策,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更加努力,积极上进。
在何老师的循循善诱、灵活教学中,基本掌握了学习要领及方法,对今后的各科文化课的学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们终身受益。
还有一件影响很深刻的事,就是何老师善于组织学习讨论交流学习方法,班上有位张国为同学介绍,每天晚上睡到床上后,未入眠前都要把当天老师讲过的课在头脑里细细的思考一遍,老师都讲了哪些内容,学习的要点、难点有哪些,哪些内容已熟练掌握,哪些还需要强化,名曰:放电影,让我记忆犹新……
印象深的还有,我们的数学作业本是两套,轮流上交,因为前一套作业交上去,老师尚未阅完,第二天又有作业了,就做在第二套作业本上,现在想来,何老师肯定晚上经常加班阅改学生的作业,是多么的辛苦啊!现在想来,也令人泪目。
何老师带我们去当时的城关公社所在的闇门附近帮助秋收,因是深秋,天气渐冷,劳动间隙休息时何老师点了一根香烟,开玩笑说:天冷,抽口烟暖一暖。期间,他指着祖厉河(当地老百姓叫苦水河)桥上东西吊索吊起的农灌输水管道说,同学们,这个吊索的长度如何计算出来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
随后,何老师就现场教学,给同学们讲,计算这个吊索的长度(弧形)的方法是,把这个吊索弧形长度,等分为相似的三角形,划分的三角形越多,三角形斜面长度总和就越近似于弧形吊索的真实长度,划分成无数个相似三角形就是微积分的范畴了。当时中学课本没有微积分,但老师这么一讲,我们都听懂了,并进行了计算。
何老师的这次现场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使我们有了(后来学习高等数学时感觉到)对微积分的启蒙概念。何老师的这场讲解使我们在以后的继续学习、思考中受益颇多。
三
我班同学张国为讲了这样的过往:他74年1月1日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没有看望过何老师,七七年十月份听广播说要恢复高考,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张国为就带上高中学过的书本立即赶到县城,去一中找何老师,何老师很热情的接待了,知道张国为的想法后,给了他很多鼓励,并把张国为当即安排到自己所带的高中重点班参加复习。
很幸运,张国为同学参加高考后,被录取到甘肃工业大学铸造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就去给何老师汇报,何老师的高兴不亚于学生张国为,何老师对他还讲了上大学与中学的区别,鼓励他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成才。
张国为同学没有辜负何老师的殷切期望,甘肃工业大学毕业后,参加全国统一分配,分配到青海省重点企业工作,在职期间取得工程硕士证书,现为高级工程师,且享受***特殊津贴,现还在从事高纯硅铁生产技术研究工作。
何老师,是兰州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妻子谭得莉老师和他是兰大同学,记得我们上高中是一九七二年二月份,何老师也是刚由东湾中学调至一中,谭老师调至二中。
何老师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的高中生涯,现在想起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他恳切的教悔,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我们将终身难忘,铭记于心,他永远是我们的恩师,祝愿何仕祥老师及师母谭得莉老师,健康平安、福寿绵长。
20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