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老娘看大戏
白祖彦
在我的记忆里,老娘的整个时间就是田间劳作、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操持家务,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要说有,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看大戏。家乡有个好传统,每年从大年初二至正月十六,都要唱大戏,即使****时期也不曾中断,不过那时唱的是***命样板戏。每逢唱大戏,就是老娘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候,不论多么忙碌,看看大戏是她最大的享受。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老娘随子女进城生活也有10多年了。刚进城的老娘,有接送孙子上学的任务,整天忙忙碌碌,倒也充实。随着孙子们一个个长大,没有了具体任务的老娘,显得有些失落,常常闷闷不乐。她整天看电视剧,特别是反复地看清廷剧来打发时间。为了取悦老娘,我们兄妹争相和老娘讨鞋穿,讨鞋垫衬,讨凉粉吃,讨手工锅盔吃!老娘自觉老有所为,忙了个不亦乐乎。最近几年老娘眼睛花了,也不能做鞋了,甚至电视也不能长时间看了,看大戏成了她的唯一娱乐。每逢春节、元宵、端午,楼盘开业、城隍圣诞……只要县城唱大戏,老娘几乎是场场不落。
老娘性格内向,外人都知道她不善言谈。可在我们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听老娘给我们说“古今”。老娘是很会说“古今”的,记性也特别好。当年邻居家的“姑姑”(长大后才知道,像邻居家和母亲年龄差不多的女性应该叫阿姨,但农村人不兴叫阿姨,都以××妈相称,现在想来这样称呼很不礼貌,老娘坚持让我们叫“姑姑”,是为了表示亲热吧),出身地主家庭,从小识***断字,看了很多的书。“姑姑”因为出身不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大家都躲之不及。唯有我的老娘不懂政治,和她走得特亲。 “姑姑”也就把看过的好多书讲给老娘听。如豆的油灯下,老娘边做针线活边给我们讲这些书中的故事。这是劳作了一天的老娘最享受的时候,也是我们接受启蒙教育的美好时光。
现在的孩子整天玩游戏,不爱听奶奶的“古今”。我拿什么让老娘“享受”呢?
这回县城现代化剧院落成,特邀陕西三意社前来演出,又有本县秦腔大腕展学昌倾情助阵,这场千载难逢的秦腔盛宴岂能错过,一定要让老娘好好过过戏瘾。对于我们这个小县城来说, 90元的门票算是很贵的了,不知是老娘心疼钱,还是真的体力不支,尽管有我们兄妹争相为老娘买票,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只看一场。老娘出生在旧社会,虽说祖上出过读书人,家庭倒也殷实,但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老娘上学的机会还是想都不敢想的。这么贵的门票,老娘不识字,看不懂不是太亏了吗?我打算陪老娘看一场大戏。标准化的剧院,每一句唱词都有字幕,我打算读给老娘听。那就选一场***一点的戏陪老娘看吧,《龙凤呈祥》,三国戏,挺好!老娘也很喜欢这出戏。
《龙凤呈祥》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是一部大型历史剧,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恐怕是看不懂的。为了陪老娘看好这场戏,我是做足了功课,认真重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十四、五十五回,脑海里再现了当年“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三气周公瑾”的历史场景。
做足了功课的我,信心满满的陪老娘进了剧院。还没等我给老娘开讲,老娘告诉我,《龙凤呈祥》这本戏,还有一个名字叫《甘露寺》,也有叫《回荆州》、《美人计》、《锦绣图》的,在秦腔的整本老戏中,这本戏的名字最多,最好的一折唱段是《别母》。啊!别母?《三国演义》中只有这样简单地描写:玄德与孙夫人入拜国太,孙夫人曰:夫主想父母宗祖坟墓……今日欲往江边,望北遥祭,须告母亲得知。国太曰:此孝道也,岂有不从?孙夫人拜谢而出。寥寥数笔,不就别过了吗?怎么还有《别母》这么专门一折戏?怀着深深的疑惑和不解,我更加期待大戏的开始。
大戏从《甘露寺》一折开始,首先刘备出场,少不了唱些“和关张结义三桃源,打破了黄巾兵百万”之类的自吹自擂的话,我都逐一念给老娘听,老娘似乎对这些王婆卖瓜般的唱词不太感兴趣,但还是很认真的听。
大戏将近一半,《别母》一出开始,整个一场戏就是吴国太和女儿对唱。孙尚香要跟随刘备回江北,临别前和母亲话别。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清人汪中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的诗句。唱腔哀婉缠绵,荡气回肠,如泣如诉:
“没耐何儿只有随夫前往,母女们今分离痛断肝肠。儿走后望母后多加保养。莫为孩儿挂心上……
老娘看得特别投入,说来也奇怪,大段的唱词老娘几乎全知道,还小声哼唱呢!有时甚至上句刚出,她就能念出下句。这些年我知道老娘是识了不少的字,比如很多电视剧的名字她认识。可我一点也没想到她竟然“认识”《别母》一出的整段唱词。
吴国太的唱词情深深、意绵绵,毕竟是职业演员,母女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唱者投入,听者动容:
“满腔泪实难舍女儿它往,见女儿太悲痛为娘心伤。母女们骨肉情情深似海,今分离如钢刀刺娘心肠。千般苦万般痛压在心上,强咽下满腔泪慰儿心房……
唱到这时,我发现老娘眼里分明闪着泪花,不知是她入戏太深,还是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女儿?我不得而知,也不忍心打扰……
陪老娘看完戏,我突然觉得,老娘虽然没念过一天的书,但她绝对是个有***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