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中秋,金菊泛黄,丹桂飘香。
在这个凉风习习、充满浪漫与温情的夜晚,人们总会想尽各种办法与亲人相聚,以各种方式来欢庆团圆。在这个思念与喜悦交织,流传千年的佳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凝望夜空,追寻那一轮圆月,将思念酿成一杯醇香的桂花酒,或惬意地沉醉于亲朋欢聚的喜悦,或安静地独自品尝悄然流淌的生命时光。聆听清寒月下隐约的叶落虫鸣,好似孤独愁绪的低吟浅唱。
中秋月圆,佳节思亲。团圆是中秋永恒的主题。然而,在交通、通信均不发达的古代,对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归乡、团圆。无疑是一份奢侈的幸福。无论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怀,还是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盼无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那一轮高悬的明月,宛如一叶鼓满了诗情画意的风帆,一面载着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另一面怀揣着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遨游在广袤、幽蓝的中秋夜空。又好似一位忠诚的信使,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遥寄于中秋的故乡或有着自己牵念的远方。
凝望那当空朗照的一轮皓月,我们已无从遥想,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里,有多少彼此相思的人儿,在这个夜晚隔空对月,互诉衷肠。更无法估量,有多少思念、多少别离、多少惆怅、多少温情,都被融入到这无边无际的月色之中。
翻开时光的册页,畅游岁月的长河,我们便不难发现,那一轮清朗的明月,从古到今,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千百年来,她静静地守候着人间万户,温暖着游子思妇,抚慰那烛光下慈母的织补。她沐浴古人,朗照来者;她有如淡雅的水墨,将明净澄澈的灵韵洒满人间。她如水,悄悄地淌过江南水乡的河港,她似风,轻轻地拂过塞北大漠的尘烟。她携着悠远的思念与厚重的底蕴,踏着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歌咏感怀从远古一路走来。
月华朗照,碧空如水。虽说中秋是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暖时,但,探寻这个节日动人的渊源,相信人们依旧不会忘记那个仙凡缱绻,永不不老去的奔月传说。
相传射落九个太阳,救人们于火海之中的后羿,得王母娘娘赐予一粒仙丹,服用后可长生不老,飞升天界位列仙班。但,后羿眷恋娇妻嫦娥,没有服用,把仙丹交给妻子珍藏。然而,不曾想,家藏仙丹之事,被后羿手下一位奸诈、贪婪之徒蓬蒙得知,为了得到这仙丹,蓬蒙便趁后羿外出时,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无奈吞下仙丹,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大地最近的月亮居住。后羿悲愤欲绝,追着月亮呼喊,奔跑。然而,终抵不过天地之遥,只好作罢。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便在此后每年秋后月圆之时嫦娥飞升之日,设香案,摆上她最爱吃的瓜果,独自斟酒对月长叹,倾诉离别之苦。
这个有些悲壮的离别传说,便是今天这个团圆佳节的缘起。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神话传说,它们或唯美,或浪漫,或动人。但,很多故事都蕴藏着一份悲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今天,人们早已无法说清嫦娥奔月详细缘由,然而,我们不会忘记,是她用这样一场悲壮而唯美的离别,让我们深切体味亲情与团聚的可贵,她以自己生命的传奇为一个遥远而冰冷的天体蒙上了一层不朽的诗意。这是她留给故土温情的馈赠与永恒的惦念。同时,由于万众的仰望,离别之初的那分孤苦,也许早已被时光溶解。岁月流转中,她也逐渐成为人们心中护佑和睦团圆的天使。
中秋月圆夜,万家团聚时。在这亲朋相聚的幸福夜晚,我最惦念的是再次勇敢逆行,奋战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
相信一每个亲身经历了那个漫长寒冬的武汉人,都不会忘记:
在那本该举家欢聚的团圆时光里,是她们把欢乐与温情抛在脑后,告别亲友,奔赴疫情风暴的中心。用精湛的医术,筑起了坚固的防护墙,以无私的大爱,温暖了一个城市严冬的苍凉。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那刻骨铭心生死劫的***康复者都不会忘记:
在那命悬一线,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日日夜夜,是他们的奋力坚持与倾情守护,才让自己有幸拥抱春日的暖阳,实现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有人说她们是勇敢的战士,有人赞她们为无畏的英雄。但我更深知:她们也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那平凡的万家灯火背后某一个温暖的存在。
而今,在又一个团圆佳节来临之际,她们却不得不再一次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或即将奔赴远方凶险的战场......
年年过中秋,岁岁话团圆。一轮明月,牵着一抹乡愁,连着一缕思念,藏着一份情缘。
有人说:“如果把太阳比作苍天之父,月亮则是大地之母”。在这个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夜晚,我赞美那一轮明亮皎洁的中秋月,我更感恩那如月般圣洁的白衣天使。她们,才是团圆安康最坚强的守护神。
作者简介:
刘浏,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江夏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武汉市江夏区文化馆文学创作员。
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专注于文史。摇着轮椅在亲友的陪伴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寻访了众多古迹与遗址。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炎黄》《武汉作家》。
2016年2月,出版散文集《追问—轮椅上的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