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青:卿须怜我我怜卿(下)

冯小青:卿须怜我我怜卿(下)

2020-01-21    26'11''

主播: 每天读诗词

6491 40

介绍:
玄玄被一个丫鬟领到一个狭小昏暗的破旧偏房里。这个丫鬟为人温厚,才入门便劝说道,“姑娘看开点儿!杭州城人人皆知冯公子惧内。夫人......哎!公子倒真是个宽和的好人!愿姑娘多福吧!” 冯生挂念玄玄,却碍于崔氏,只能遥望而叹息。 那丫鬟说得对,冯生是出了名的惧内,崔氏更是出了名的妒妇与悍妇。 ​ 夜里,潜进房内的风撩得烛花乍响,玄玄起身去关窗。窗外,月明如水,只是夜风易冷,何况天已入秋。风直直扑来,她立在窗边遥望了一阵便关窗回到了床边。烛台上,烛芯独立,红影微摇。没有共话夜雨巴山、没有同剪西窗红烛,只有愈发厉害的妒妇的压迫和一腔无人诉说的苦楚。灯下,她流泪提笔写着: 雪意阁云云不流,旧云正压新云头。 米癫癫笔落窗外,松岚秀处当我楼。 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 帘卷帘垂底事难,不情不绪谁能晓? 妒烟渐瘦剪声小,又是孤鸿泪悄悄。 ——《古意》 趁着崔氏出门,冯生买通了看守玄玄的两个丫鬟。如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终得见,冯生心中的愧疚、思念、怜惜、无奈,错综的感情只化为一个深深地怀抱。 玄玄说想去西湖看看,冯生就对崔氏说,自己留在家,让丫鬟陪玄玄一起去。崔氏蔑视着同意了。她巴不得玄玄出了门再不回来了! 西湖真像东坡先生写得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只是无心贪恋美景,玄玄来西湖,是来看望一位不曾谋面的已故佳人,苏小小。对于世人来说,苏小小是风尘女子、南齐钱塘第一名妓。可对玄玄来说,小小与自己都是可怜人。 西泠桥畔,苏小小墓孤立。只望了一眼墓碑,玄玄不禁泪下。 命运起伏难定,你本以“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却奈何竟是“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玄玄对墓碑低吟: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小小墓》 崔氏粗蛮横暴,竟从言语辱骂转至拳脚相加。看着玄玄日日受折磨而逐渐消瘦和沉郁,冯生最终决定送玄玄离开。 玄玄住进了孤山。孤山,既是西湖最大的山,也是林和靖的旧居。 可叹!面对孤山,玄玄首先想到的不是林和靖最为有名的《山园小梅》,而是那首《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缘分真是奇妙!几百年前的林和靖,竟像是给玄玄与冯生留下了一语谶言。 山山水水、晴晴雨雨、日日夜夜,玄玄,孤人孤影。身边的杨儿,是伴,却又不是伴。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题孤山》 夜半梦醒,母亲的笑颜还依稀浮现着。若是母亲还在,我怎至于孤苦伶仃、日夜以泪洗面?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 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凭寄母上》 不是浙潮不如广陵潮有信,而是冯生不如母亲可依恃。 夜里,玄玄如痴如醉地读着柳梦梅与苏丽娘。《牡丹亭》序,“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有情,连死生都不可阻挡。而冯生......玄玄再次泪下。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夜读牡丹亭》 懦弱,无异于薄情!那个在广陵冯府的儒雅冯公子,自回到杭州冯府,再无了一丝生气! 迫于崔氏的威逼,自玄玄住进孤山,冯生再没见过玄玄一面。 郁郁成疾的玄玄,隐约自觉命不长久。在病中,她让杨儿找来了钱塘最好的画师为自己画像。新妆落定,即使在病中也风姿绰约。 第一幅——只画了衣貌,有形无神。 第二幅——画出了神韵,形不似。 第三幅——神貌皆相离,不是我。 钱塘最好的画师,却画不出玄玄的模样。 玄玄究竟怎样? 在玄玄的执意要求下,她被杨儿搀扶着走到水边。 西湖水悠悠,映着千载白云,映着绿叶红花,也映出了玄玄清晰的可人面孔。 她痴痴地看着自己的影子,“玄玄?小青?” 再回去,她自己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一个人,一幅画,一个是玄玄,一个是小青。 画像里的人太美了,美到玄玄本人都嫉妒。她重新上妆,再对着画像去看,势必要分出个高下。多可笑!连她自己都苦笑了!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自题画像》 这般地自艾自怨又自怜!卿,是小青,也会是冯卿。 面对观音大士,玄玄诚心叩拜。观世音菩萨,最为慈悲,可免苦痛、可渡劫难。这一生,终是被自己误了、被冯生负了! 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向人间并蒂莲。 ——《寄情》 带着两行流不尽的热泪、带着对冯生数不尽的思与怨、带着自己怎的也抹不去的恨,玄玄郁郁而终。时年,一十八岁。 杨儿流着泪,带着玄玄留下的那些诗回到冯府去见冯生。冯生得知玄玄已玉殒香消,悔断肝肠地在房中痛哭流涕。 人生总是多遗憾,有相识,没相罢。来不及再看一眼就已天人永隔。 冯生泪湿墨迹——“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向人间并蒂莲。” 血泪作词句,皆是伤心人。冯生比任何人都懂!他抱着玄玄的那些诗,声泪俱下,“我负卿!我负卿!” 看到崔氏冷冷地走进来,冯生背过身去抹泪。 崔氏走近,冷笑一声,一把夺过冯生手中的那些诗,疾步而去。 冯生回过神,拼命追了出去。 火盆内,灰蝶轻舞、红火撩蹿......冯生的右手被火燎伤。 万幸!诗稿仍有残存。 凭着记忆和臆想,冯生补修了玄玄的那些诗。诗集名曰,《焚余集》。 玄玄头七的夜晚,冯生呓语不断...... 有人说,若女子带着怨恨而走,死后则化厉鬼,缠得冤家生不如死。 杭州冯府一直平静,无闹鬼、无邪僻、无恶疾。 冯生呓语,或是睡梦中思念玄玄,或是玄玄幽魂与之倾诉,也或是,醒者唯有呓语才是真! 玄玄不再、佳人不再,世人只说是西湖孤山的梅林中长眠着一位才女、怨女,冯小青。 西湖水淌着美丽与哀愁,孤山梅瘦尽相思与痴怨。水,日夜轻流。花,几度再开。只是任时光流转,却也再转不回从前。 清乾隆年间,一个才气绝伦的曹姓小说家重写了玄玄——罥烟眉、含情目、泪光点点、3D环绕微微,同样多情、才气、被姻缘捉弄,她葬花、焚稿,也令人惋惜的含恨而逝,只是她不再叫玄玄,也不再叫小青,她叫“黛玉”,人们称她“林妹妹”。 世本无黛玉,因有了曹公方有了黛玉。但或许,曹公只是通过黛玉去诉玄玄的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