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季-第六期-丽水良山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需磨

第七季-第六期-丽水良山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需磨

2019-11-06    15'46''

主播: 长春工大时光与心灵

3008 13

介绍:
第六期-丽水良山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需磨(文本) 大家会发现从本学期开始的所有节目里,我们推出的都是读后感,从这些书中领悟到的,感受到的都讲给了大家。那今天是我们这个模块的最后一篇了,我选择去写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 我是在我大一的时候刚刚接触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朋友推荐的,当初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去读,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震动。相反,我甚至觉得它太过冗长而繁琐,因而读后不就便忘却了它,认为它也不过是史铁生十五年来的情感与思考的糅杂。我与很多人一样不喜欢那种平淡无奇、不够生动的文字。反之更加喜欢华丽的文笔。以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更加吸引人。直到与别人交流到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如何短浅,惊觉了自己当初的幼稚。 带着许多疑问去读了第二遍,你会发现史铁生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包容,有一种安宁的力量,就好像你孤单一人,在你迷茫不知所措,感到悲伤的时候,你就看他的这本书,会不知不觉被他所吸引,你好像就看见了那个地坛,你看到了书中的那对老夫妻,那个唱歌的青年,还有那对兄妹,你似乎体验着那种过客,也观察着别人的生活。他的文字有一种沧桑感,最开始你读的时候有一些压抑,最后你就会突然明白那只是明白生命本质的一种淡然。世人多言相思之情是辗转反侧,是魂牵梦绕。而于史铁生先生而言,则是一句话“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的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他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见它。”是连思及都不敢思及的,是浓郁的,是刻骨的,是地坛。 先生在书本不止一次讲述自己想要死亡,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自己行走的权利,没有人会淡定自如,他最后却是在自己的心和母亲的爱里坚持了下来,你会渐渐发现那个地坛,其实就像是他在感到难过迷茫的时候,一个精神寄托,他在那里沉静,在那里感受天地。他强烈的心境变化却也正是发生在这个地坛里,他在那里去默坐,去思考、去窥探自己的心魂。。我们总是爱说,先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可是,又有哪一个人在面临身体残缺时不能在心里问候命运的主宰者,能马上微笑面对生活呢?从身残志坚的过程一定充斥着绝望,无助和无穷无尽的自我否定,不然先生也不会反复思考“要不要去死”。在一天几个小时的反反复复的思考中,他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在这个答案里,坦然和释怀远超过了无奈和恐惧。有人说先生是“用生命来写作”,他选择用思考来代替一般人的生活,用别人不敢提出的问题拷问自己,然后把思考写成隽永的文字。书中也曾写到: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至今我也没办法完全领悟到先生这短短的两句话中涵盖的全部意义,但我想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热情让先生的作品充满魔力、充满力量。所以当我们在最艰难,最绝望迷茫的时候,你去看这本书,他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细腻而热烈的情感。 对比于我们现在,我们可能没受到先生那么大的挫折,但每每想起先生的文字,又给自己很大的面对糟糕生活的信心。我们常常恐惧死亡,却也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先生予以我最深刻的教诲,即是教我思考为什么活。我对先生这种对于生命的这种思考,这种智慧的灵魂感到敬佩。我想他更多的是想告诉我们大家,生活中有许多遭遇与悲哀世人是无能为力,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的智慧,我们也可以认真地和这个世界交谈,可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最终得到人生救赎的智慧。 也许今天的文章是沉重的,改变了我们以往节目的风格,但相信听到最后的听众朋友们你们的收获也一定是颇多的。西方文学始祖荷马就曾说过:“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的东西也就多。”正如文章的题目“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人需要磨练,然后成器。愿每位朋友都能在无穷的思考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地坛,找到自己心中的园神。 心理学小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虛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游强度。 好啦!今天的心理学小故事就到这里啦朋友们还有哪些有意思的心理学小故事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