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作者/朗读:叶之秋
过年,全国性的一场大联欢。960万平方公里,上上下下都在忙着这场具有重大意义家庭聚会。
这场国民大迁徙可谓是声势浩荡。不需要组织、不需要管理、不需要动员、不需要任何的提醒,自觉性最高的一次南征北战。
过年,真是忙了国人的心。上天入地和下海、各自奔向自己的老窝、无论你远在天边、还是你近在眼前、家是大多数人心中唯一的目标。此次大迁徙,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年中最可观、浩荡的一次。是否能带动国民经济我不敢瞎说,总之全国性的繁忙,让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准备着赚个沟满壕平。
中国,三十几年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做为一个60后有幸见证和感受了什么是贫富,什么是贵贱.能生存在这样的朝代里,走完一世也算是三生有幸。
七十年代初期,家里还一片贫穷。咸菜窝头喂养我长大,稍有记忆,父母东凑西凑花了650元买了一间茅草房,家里除了这四个孩子一无所有.春天一到,说不准哪场大风就把家里的房盖吹走。
对于过年吃顿饺子很难,特别是农业户口,国家供给的细粮少的可怜,一人每月好像一两豆油,全家平时不吃攒到过年的时候再去买回来。有时候过年是吃不上饺子的。东北的豆包,粗粮细做,算是过年时的美食。后来每年的过年,村里吃商品粮的刘三娘家,都会送过来十斤白面.别管是四号面,还是精粉,总算能吃上饺子了,大人孩子乐翻了天,手足舞蹈盼着三十快点到,哈喇子进了腊月门就开始流,一直流到过年。
现在的过年,烟花爆竹漫天飞,整个除夕之夜都呈现在一片璀璨之中。那时候,哪里有闲钱买鞭炮,三十晚上,父亲拿出生产队用来炸粪的雷管,点了一个仍在了自家的西园子里,一声炸响过后,冰封的土地被炸了好大一个坑。
等到70年代中期,家里的条件稍微好点了,过年凭票可以买刀鱼、买肉。妈妈过年也会扯上几尺布,给我做件花衣裳。年三十穿着那件粗布的花衣裳,兴奋地跑来跑去,只顾看身上的衣服,一头撞在大墙上,好在那时候的墙是土坯的。那时候的美呀,是美在心上,那时候的甜,也是甜在心里。
时光走到70年代末期时,过年家里添了一大件、就是大金鹿自行车。在我的记忆里,那台自行车车把弯的似燕子,又大又憨。用爸爸的话说,这样的自行车结实、禁造。那时候的那台车,可以和今天的越野车相媲美。年代不同、价格不同,可价值却是相同的,幸福感绝对超越今天的富足。
如今的过年,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当年的幸福感!是什么让繁华的尘世少了内心的那种喜庆和踏实。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家里来客人,小孩子是不允许同一个桌子吃饭的,不管怎么饿着,也要等客人走了,才能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吃那些残羹剩饭,而且,吃的毫无怨言。
如今的餐桌上,家家都有一个或几个公主或少爷。忙前忙后伺候着的,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老人在厨房,年轻人在打麻将或看电视。过去都觉得婆婆是挑剔的,而如今挑剔的不再是老人,而换成了孩子!这也许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一种产物,是社会自行发展的坏风气。
唱着《常回家看看》,看过了,吃饱喝足一拍屁股走了,留下孤独的老人,一盼又是一年!有谁知道,下一个年到来时,村口还有没有娘在等待?
时代走到今天,不会有人再操心温饱问题,大鱼大肉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美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曾记得为一顿饺子锁愁眉的年代呢!垃圾桶里扔掉的粮食,扔掉了一个民族艰苦补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信仰也由此而丢失了一部分。
人穷的时候,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非常浓郁的。在那样的年代友情之花却能在贫困里开的的芬芳。老亲少顾、左邻右舍,都能互相真诚的,帮扶着走过那段蹉跎岁月。
随着时光的流转,时光走到今天,大多数人被这个斑斓多彩的世界熏染着,好多古老的东西被遗失在来时的路上。
过年了,多数人送礼不是最先想到亲人。而是那张捆绑了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关系网。哪个有用、哪个没用、哪个利大、哪个利小,哪个可以升官、哪个可以发财,哪个可以把自己托的更高!
穷年代的送礼,送的是一份祝贺,送的是一份需要,一份帮助、一份感动。而今天送去的却是一份虚伪,几分利用、几分不情愿。就这样送来送去淡泊了人心,淡化了情份,丢失了关爱,少了真诚还有感恩。
过年了、人们都在赶路、匆匆忙忙的赶着急奔走着。无论你迁徙的终点在哪里,请带着一颗爱心回家吧!无论内心多么疲惫,你的笑容是你的亲人最需要的礼物。
做为一个跨越大时代的人,我深感庆幸!有幸在短暂的人生里可以跨越旧中国、新时代。唱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歌,走着改革开放的路,在商海里浮浮沉沉生生死死,奔小康的路上,信心十足着。听着过去的童谣,父母还守在身边。这将是我在这个冬日的清晨里、感受最大的幸福。
我最亲爱的朋友和亲人、无论岁月怎么变迁、无论世间多么繁华灿烂,请我们保留好自己内心的那点纯真、那些善良。守护着老辈人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让我们在一片祥和的气氛里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