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文学茶社微信公众号:文学茶社(wenxuechashe001)
主播篁竹瑾新浪微博:@篁竹瑾
本期主播:篁竹瑾
《舍弃“次好”之后,才能得到“更好”》
人生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人们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失,既得患失,明智的做法是要学会舍得。舍得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我们的人生总是会有那么多的选择,当面临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争相要那个最好的,不甘愿要那份最差的。趋利是人的本能。这个世界很具体,又很虚无。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差的,最差的还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不懂得舍弃目前“次好”的,就难以得到未来“更好”的。
智者是包容的,越是有智慧的人,胸怀越宽广,因为他们明白:“宽一分是福,让一分为高。”舍弃“较好”的并不是失去,它有时候是你获得未来发展的“更好”的阶梯。
一个6岁的小女孩在与妈妈逛商场时,被一条绿色的项链所吸引。妈妈看到她非常喜欢那条项链,就对她说:“只要你这周能够多完成一些家务活,那么,我就可以为你买那条项链。”小女孩非常高兴,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她十分卖力地工作。除了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以外,她又完成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周末,妈妈兑现诺言,为她买回了那条项链,并且告诉她:“这是一条玻璃珠项链,上面的绿色是被染上去的,因此,在洗澡的时候不要戴它,以免染到皮肤上。”小女孩欢快地答应了。她非常喜欢那条项链,除了洗澡,她每时每刻都戴着它。
照例,妈妈或者爸爸每晚都要给她讲故事,伴她入眠。有一天,轮到爸爸给她讲故事。爸爸似乎被她那条绿色的项链所吸引,在讲故事前,问她:“你能把你的绿色的项链给我吗?”小女孩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可是她又实在舍不得,听爸爸这样一说,她连忙护住项链,摇着头说:“不。”爸爸没有说什么,开始给她讲故事。
第二天晚上,爸爸在讲故事之前,又问道:“可以把这条项链给爸爸吗?”小女孩难过极了,她那样爱爸爸,可是她还是舍不得那条项链。爸爸依然没有说什么,继续讲故事。
第三天晚上,爸爸刚推门进来,就看到小女孩坐在床上,满含泪水,手里紧紧地握着那条项链,看到爸爸进来,她最后看了一眼项链,把它递给了爸爸,大滴大滴的泪水滴下来,她抽泣着说:“爸爸,它是你的了。”爸爸一下子搂住了女儿,为她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从兜里掏出一条珍珠项链,说:“这是一条真正的珍珠项链,它已经在我的兜里烦了两天了,我一直在等待你把这条玻璃项链给我。”小女孩破涕为笑。
小女孩扔掉了“次好”的玻璃项链,却得到了“更好”的珍珠项链。
现实生活如此,历史莫不如此。从古至今,有难以计数的著名人物,取得了流芳千古的丰功伟业。纵观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领悟。“舍得”之间,谙透人生真谛,成就智慧人生。勾践卧薪尝胆,是舍尊严,得江山;司马迁博览群书,负重残奇辱,成就“史家绝唱”,是舍全躯,得绝唱;诸葛亮死而后已,是舍私利,得英名;陶渊明不满仕途,隐身山林,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乐,是舍名利,得自在;李时珍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历经27年艰辛,终于成就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是舍安逸,得安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历史如此,现实如此,世界如此。如果没有舍弃,就不能得到。人的承受能力就那么大,如果总是选择目前较好的,那么就没有精力去获取未来更好的。只有懂得舍弃,腾出空间,才能让未来的美好进入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