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期【老苏说科举】(5)外国人能考,本国人不能考?

四十期【老苏说科举】(5)外国人能考,本国人不能考?

2017-06-24    15'15''

主播: Vito.B

187 7

介绍:
唐高宗之世,有70多个国家与唐保持友好往来。高宗驾崩,有11个国家派使臣前来参加葬礼。有61位外国国王参加高宗葬礼——乾陵会葬。就依照昭陵之制,为这61位国王刻立石像,背刻国籍、姓名、官职等文字,立于乾陵朱雀门两侧,史称“六十一宾王(蕃臣)像”。“宾王”本意就是宾服来朝的各国国王。宾王像的形象各不相同,长相有的高鼻深目,有的络腮胡须;穿着各异,有的披发左衽,有的足蹬皮靴……他们在乾陵风雨中屹立千年,共同见证着大唐的高度开放性和强大感召力。 由此沿袭成风,世界各国无论因公朝贡(出使),还是因私经商,皆仰慕大唐而侨居长安、洛阳等地,按惯例“胡客”无论在唐做官、经商均由唐政府供养。代宗大历年间仅“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胡客在唐朝任宰相者也司空见惯。《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记载:自唐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即白敏中)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邵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外国人来唐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当官,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科举。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无论官费生还是私费生均可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一项制度——“宾贡科”,特别照顾外国来唐的考生。所谓“宾贡科”,指进士科考生的特殊来源以及考试和录取的特殊方式。很多留学生考取了唐朝的“宾贡进士”,如新罗的崔志远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外国人来唐,无论是出使、留学、科举、经商、当官,都能够获得成功,做文官可以位极人臣,武官可当宫廷卫士、将军、镇使,甚至还可以公开传教……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大唐制度的优越,强大的自信,也体现出大唐高度的开放,极度的包容,因此大唐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