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用:和 Frank 闲聊「用回」原生程序
- 这个音频和文章比预计的来的早一些。本来的安排是要在下周的。结果就很突然的录了一期闲聊的播客。
- 昨天我跟 Frank 说我抛弃了「Things」用回了系统自带的「提醒事项」,Frank 说要不我们即兴聊一期播客吧,随便聊聊。所以,就提前有了这篇文章和音频内容。
## 原生应用不好用么?
- 程序都要有个「进化」的过程,「终点」其实已经在那里了,大家都会变成差不多的样子和功能,只是,起点可能不一样。
- 有的奠定了基础然后自己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比如 Palm 的 webOS、锤子的 Smartisan OS。
- 有的则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起点就很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有的则是被第一方系统慢慢添加进去,借助「预装」「第一方」的优势先混个眼熟,然后「猥琐发育」,等到过几个版本再看的时候发现这个程序已经进化到可以替换掉第三方程序了,更主要的是不用付费啊。
## 被替换掉的第三方 APP
- 最近一直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精简设备里面的程序列表,把一些没用的程序或者能用原生程序替换的程序都删掉了。一下子感觉清爽不少。
- 删的时候多少还会想:又不是空间不够,先留着呗,万一哪天用的到呢,万一原生程序不能满足呢。其实删了也就删了。
- 第三方程序有很多带有广告,这也是很讨厌的一件事情,不管什么有的没的都往里面加,但也有一些小技巧让这些程序「清爽」一些,那就是打开程序的老人模式或者用英文版。
## 地图、天气
- 地图大概从去年年中开始吧就主要用自带的地图了,虽然都是高德的地图数据,但主要是「清爽」,我就是看一下公交地铁的线路,真的不要什么吃的打车还有其他什么内容。**离线地图的功能今年也加入了,只是大陆地区依然无法使用**。
- 天气:iOS16 的时候我删了自带的天气开始用「彩云天气」,有一段时间自带的天气非常不准,甚至到达了难以忍受的地步,最近对比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只是缺少彩云天气的小时降水预报**,但目前总体的内容已经很不错了。
## 备忘录、提醒事项、日历、无边记
- 用回备忘录是因为可以省下来 Ulysses 的订阅费用,而且我需要的主要功能:多层文件夹、标签、智能文件夹、加密,都已经有了,剩下的一些不如 Ulysses 的功能在订阅费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 提醒事项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变化,也满足我的需要了:基于时间的提醒、定期重复、多级任务核对清单,对大多数人应该也算是足够的功能了。
- 日历没啥说的,从 2011 年开始基本上就是记录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主要工具,回顾起来非常方便。
- 无边记:一些人开始用来取代 GoodNotes 这类的笔记程序了。我还没有使用,等有个 iPad 之后再说吧。
## 音乐、视频、图书
- 自带的音乐一直是我主要听歌的程序,因为至今我还在用 iTunes Store 而不是 Apple Music。
- 视频和音乐是一样的。
- 图书里面保存着在 Kindle 上购买的所有的图书,我一直的做法都是把 Kindle 上购买的图书去除 DRM 保护再转成 Epub 格式放到图书里面。用图书听有声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还没有被替换的原生程序以及角标爱好者
- 下面有些功能依然在用第三方程序,主要是这几个功能的原生程序缺少「角标」的标记功能。**也许是我没找到哪里设置**。
- 播客程序依然在用 Castro,原生的播客程序除了没有角标显示我现在有哪些订阅的节目没有收听之外,打开之后首先是推荐,这个我就很不喜欢。
- 稍后读程序依然在用 Instapaper,虽然 Safari 也有阅读列表功能且能离线阅读,但问题依然是没有角标显示,我需要知道我暂时有哪些文章没有阅读。
## 还希望那些原生程序进化一下
- 我很期待今年年底推出的「手记」程序能不能替代掉 DayOne。
- 相机应该再提供一些「专业」功能。
## 原生程序都做了,第三方就没有出路了?
- 也不一定的事情,原生程序在很多方面智能达到「能用」甚至「将就能用」的程序。面对一些入门者应该说是够用的。
- 但是,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程序去做。一个系统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都做齐全。
- 习惯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我习惯了一个程序为什么要迁移到另一个程序呢?时间成本还是挺高的。
- 数据的连贯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不多的数据还好,但是有些人的数据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那么这种情况如何进行迁移呢?比如 DayOne 中我记录了四千多天的内容,怎么迁移呢?
##
#### 最后,用我和 Frank 的主屏幕截图来结束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