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书上或者影视剧里,看到把一些品德很不好的人骂作“衣冠禽兽”。但其实你知道吗?“衣冠禽兽”最初并不是用来骂人的,反而是称赞的话。
衣冠禽兽这个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按照朝廷官制,根据官员的品级不同,身上穿的官服,其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
先说装饰图案,文官官服上一律绣的是飞禽,而武官的官服上则是绣的走兽。
具体的规定是:
文官里最高的一品大员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一种叫白鹇的鸟;六品绣鹭鸶——我们学过的古诗“一行白鹭上青天”里的白鹭,就是鹭鸶的一种;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则是一品、二品都绣的狮子;三品绣虎;四品绣豹;五品绣熊;六品、七品则是绣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叫彪的猛兽;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而在官服的颜色方面,文官和武官都是一样的: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词不但不是贬义,甚至很有点令人羡慕的味道。
但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有些官员还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禽兽”开始有了和最初截然不同的意义,老百姓都把为非作歹、声名狼藉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了。
后来,人们渐渐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形同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