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
.
诗:孙万江
曲:费一轩
.
人的河流,佛的家园。
如我所见,香火鼎盛,磕长头的藏民像雪山一样惊艳。
.
肩上披着的哈达,飘逸似雪。
一群人席地而坐手捧经书,捧一份虔诚,握着来世。
转经筒在阳光下旋转,转前世后生。
生生不息的是香炉中的火焰,
.
去八廓街的大昭寺要穿越天路,翻过九十九座雪山。
缭绕不断敬香的圣烟,多像来时的天路,与人间天堂相连。
.
【备注】
(1)下午读诗,这首《大昭寺》,发布于诗人2018年8月8日的新浪博文。
(2)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3)诗人简介:孙万江,笔名后街,男,1972年2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诗歌散见于《星星》《扬子江》《绿风》《散文诗》《中国诗歌》《诗歌月刊》《诗探索》《诗林》《青春》《延河》《山东文学》《安徽文学》《陕西文学》《星火》《牡丹》等刊物,作品被选入多种诗歌选本,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诗歌奖。著有诗集《永远的歌手》。诗观:诗是审美过程,诗不是词语的堆砌。悲壮是美、雄浑是美、自然是美、生活是美。没有美,我们去发现美;没有美,我们去创造美。
(4)封面选自《西藏大昭寺:什么是信仰?》配图。
(5)谱曲时间: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