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树下
.
诗:路 也
曲:费一轩
.
你可知道,这棵千年老树
扎根在石灰岩的缝里
名叫青檀
它是制作宣纸的原材料
体内该藏有多少天下文章锦绣河山
我们坐在树下喝茶
用的是木鱼石茶具,石料就采自这山中
茶叶叫灵岩青,产于不远处的茶园
沏茶的水离得更近,顺着这棵青檀的裸根往北看
舀自七步以外的那眼清泉
烹茶时点燃的是酸枣树枝
由樵夫晃晃悠悠地挑来
你再看,我这一袭布衣的倒茶人,那么勤勉
也是地地道道本地产
这个秋末的午后,风多么清,天多么蓝
一只狸猫在菊花丛里卧眠
客官,不要急于上路,请多喝几盏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
【备注】
(1)傍晚读诗,这首《青檀树下》,收载于“中国好诗”第一季之《山中信札》(路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出版)第98页,恬淡沉静,超拔悠然,纵然当下身处酷热,心底亦自生发清凉。
(2)路也的这首《青檀树下》刚好道出了:匆匆赶路,从不停歇,何时才能找一棵青檀树,坐下来,静静地喝杯茶,潜心感受这树下的风景。而忙于赶路的现代人,一直在寻找心中的美景。停下,原来风景就在身边。让匆忙的城市人,在一首诗里,找到片刻的宁静、回望的空间。——王然(徐州广播电台主持人)
(3)移步换景,触目皆青檀。劳动人民从不缺乏生存的智慧。这是个没有水田的村落,不能种水稻,便种青檀,世代以制作宣纸为生。有人在伐木,他们把砍倒的青檀堆在路边,剔除枝桠,然后用小货车拉回家去皮,檀皮就是制作宣纸的原料。有人正把去过皮的青檀锯成段做柴禾,褪皮后的青檀光滑,经过阳光的暴晒,泛出橘红色。一个简易的雨棚下,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正把成袋的檀皮倒进一个大水池浸泡,这是一个小作坊,年轻人是老板也是工人。彼时,一个中年妇人正跟老板辞职,“对不起啊,明天我不能来帮你了,家里实在走不开。”“哦,好吧。”老板苦笑,一脸无奈。再往里走,河道里突然有水了,毎隔一小段路就有个小水凼,浅浅的,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可数,路边的小野菊不失时机地俯下身子,顾盼流连。沿河有一溜平房,一家比一家地势高,只是,房屋悉数上了锁,门前长出一人多高的蒿草。山村已留不住更多的人了。他们有的已在县城买房,有的早已迁居异乡。传统的宣纸手艺会失传么?谁知道呢。莎翁曾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只是,可惜了青檀,诗意的青檀。——杨柳风:《泾县百岭坑,名不见经传,却是数万人想回的家!》
(4)诗人简介:路也,本名路冬梅,女,1969年12月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为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心是一架风车》《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地球的芳心》《天空下》,长诗《心脏内科》,散文随笔集《我的城堡》,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以及长篇小说《幸福是有的》《别哭》《亲爱的茑萝》《冰樱桃》等。曾获《诗刊》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和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等。
(5)封面选自《美丽乡村,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树青檀》配图。
(6)谱曲时间:20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