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
诗:朱自清
曲:费一轩
.
淡淡的太阳懒懒地照在苍白的墙上;
纤纤的花枝绵绵地映在那墙上。
我们坐在一间“又大、又静、又空”的屋里,
慢腾腾地,甜蜜蜜地,看着
太阳将花影轻轻地,秒秒地移动了。
屋外鱼鳞似的屋;
螺髻似的山;
白练似的江;
明镜似的湖。
地上的一切,一层层屋遮了;
山上的,一叠叠青掩了;
水上的,一阵阵烟笼了。
我们尽默默地向着,
都不曾想什么;
只有一两个游客门外过着,
“珠儿”,“珠儿”地,雏鹰远远地唱着。
.
【备注】
(1)归家读诗,这首《静》,创作于1921年12月22日的杭州城隍山四景园,收载于《湖上:朱自清诗歌赏析》(李复威等编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72页,读来感觉奇美,心中升起莫大的享受!
(2)赏析:欲写静先摹其动。太阳懒懒地照着,花枝绵绵地映着,并且太阳轻轻地移动着花影,多么逼真的时间的感觉!花影的移动衬托出空间的静谧:屋里,又大又静又空;屋外,有“螺髻似的山,白练似的江,明镜似的湖”。而感知这一切的我们“尽默默地向着/都不曾想什么”,思维也仿佛是静止的了,而这静中又有动态,“只有一两个游客门外过着/‘珠儿’,‘珠儿’地,雏鹰远远地唱着”。游客的动与雏鹰的唱更衬托出了心的平静,静中又有懒懒的太阳,绵绵的花枝,慢腾腾的我们烘托着,有一种疲惫与松懈。诗人运用了对照手法,时间上太阳的悄悄移动与“不曾想什么”的我们形成对比;空间上,游客在动,雏鹰在唱,与屋内的又大又空,以及屋外的山、江、湖的静默形成对比。继之,时空上的静,又衬出诗中“我们”的静,从而完成了静的描述。——《湖上:朱自清诗歌赏析》(李复威等编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73页。
(3)诗人简介: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男,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近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修完课程,于哲学系提前毕业。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有著作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其中《荷塘月色》《春》《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4)封面来自网络,小记:以水色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昔被谓之“小三峡”。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5)谱曲时间:20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