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
.
诗:雷 默
曲:费一轩
.
风,每一阵
或者每一丝
都留下了踪影
.
在蜘蛛网上。蝴蝶的
翅膀上。每一片竹叶
都是会说话的舌头
.
雨,或大如倾盆
滑过一节一节的竹
沿着山涧
.
或细如牛毛、花针
粘住尖尖竹叶
鹅卵石,湿润如眼
.
还有光,总可以垂到
地面来,让泥土
发出光亮
.
我和你,还有黑夜
都是竹海的过客
或许,也留下了什么
.
【备注】
(1)大年初二出游,驱车直奔邛崃平乐古镇,若飞鸟投林,深入十万余亩川西竹海徒步,入目是满眼苍翠、曲径通幽,吸入肺腑的则是清新无比的空气(据说,经过测定,景区内空气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200余万个,是成都市区的数百倍),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归来读诗,这首《竹海》,正合今日心境,遂谱曲而歌之。
(2)中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中国人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然而中国人对竹的欣赏不在于其花,而是竹枝干清脆挺拔,风姿出众,傲雪凌霜,四时长茂的品格。中国人对竹的喜爱,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有品。竹高节长青的自然属性在历代诗人画家眼中,成为高洁清傲的人文象征,被赋予忠贞不二的品格,成为人格的象征。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赏竹不赏花 做人当如竹》
(3)在一种无欲无为的状态下,突然从心中流泻出来。——雷默
(4)月色江河:“有人认为诗歌是小众艺术,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有很大的受众面。请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一话题,又引发了诗歌到底为谁写这个老而又新的问题?”雷默:“小众艺术没有什么不好。就像郊外的月色,非常美。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整天守着电视机的人不去看月色,就说月光不美了。诗歌为谁写,我说,首先是为自己写,因为我需要写。不管有没有去人看月亮,月光总是静静照耀着大地。如果有几个人喜欢我的诗,或者后世还有人读我的诗,大概是因为趣味或者缘份吧。”——月色江河:《祖师西来意,满坡野栗子:访雷默》
(5)诗人简介:雷默,本名裴其明,男,1963年生于江苏海安,现居南京幕府山下。诗人,中国当代新禅宗诗派的创始人。作品散见于《佛教文化》《禅露》《禅》《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扬子江》以及美国《新大陆》《TALISMAN》(英语诗刊)等刊物,入选《60年代出生的中国诗人》《21世纪中国诗歌十年》等诗歌选本。著有诗集《新禅诗:东壁打西壁》《七棵银杏》。
(6)封面选自《成都2h“吸氧圈”:10万亩天然竹海,国际汉服节即将开启!》配图。
(7)谱曲时间: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