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 哪里的秋天好?我会说 磴口村的秋天不错,因为我熟悉,我能说出她的好。
磴口村的秋 走一趟地里 你就一目了然,西瓜落了,葡萄甜了,李子圆了,葵花熟了,玉米黄了,牛羊肥了,村民笑了。
八月已过的几天里,时令已到秋季,在薄暮斜阳时分,有三四百户人家的 整齐有序的砖瓦房的村庄 坐落在广阔的土默川平原上,向北十里 就是阴山,向南三十里 是黄河,北面紧贴一条 碧带似的民生渠,东边紧贴一条 由萨拉齐到将军窑子的南北交通的公路,整个村子 沐浴在红火的夕照里,这便是 我的故乡 磴口村。
村民们只要看看大青山上 树木颜色的变化和黄河水量的多少 就知道 秋天到了。磴口村产小麦、玉米,葵花,金黄的玉米地和葵花地一望无垠,在旭日的秋光里 磴口村在广阔的天空下 宛如一个 放在巨大篮子里的金鸭蛋, 熠熠生辉。
中午 金灿灿的麦收大地上,洋溢着 苦涩的汗水 和丰收的喜悦。风 吹过大地 麦波呈金黄色的 浪涛,空气中 迷散着干麦秸的味道,这种味道 一直在三十年后 我还熟悉的 像自己炒菜的香味。 收麦 唯一怕的就是下大雨,麦子没收的 怕雨打,垛起来的 怕捂霉。为了躲开 火辣辣的阳婆,清晨 在露水打湿了鞋子的情况下,抢割麦子,下午 太阳不太热时出割,直到月亮升上蓝蓝的天空时 返家。割麦、捆麦、拉麦、垛麦、脱(打)麦、扬麦、装麦、在一一运麦。
这些 我熟悉的场景 时常出现在梦中。现在早巳用上收割机了,吃饱了烩菜和焖面割麦的情景 永远的存在了 我的记忆里。我觉的磴口的秋 应该从收完麦子开始,卖掉收回家的玉米 结束。
母鸡 带着一群淡黄色的 毛绒绒的小鸡在割过的麦地上 还有小草的丛中 寻找虫子的时候,秋天 正式开始了。麦地里 有套种葵花的,葵花的盘 又大 又圆 又沉 把葵花杆都压弯了。没有套种葵花的 割了小麦种白菜,绿油油的白菜 开始蔓延生长 像海一样。长着两只灵敏耳朵的 雪白小山羊 在地边吃草,吃着 秋天最后的绿色 和闻着 秋天最后的 一缕清香。
母牛 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牛犊 偶尔发出几声哞哞的叫声。小花狗 在大门口 晃着小尾巴。两只小猫 在葡萄架下 玩耍,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院子里准备打葵花,墙的一角 垒着熟透了的 玉米棒,像一座金色的小山,发出亮晶晶的光芒。
孩子们从麦秸堆里 露出 黑色的眼睛和灿烂的笑脸。
母亲的晒黑的脸上 没有责怪的表情,手提一桶 白花花的牛奶 走进屋里,磴口村一幅 富饶祥合、和平幸福的景象。
这是九月中旬的 一天,天空晴和,空气像纯洁的牛奶一样的 清净。
麻雀在高声鸣叫,鸽子在低声的咕咕,高大的树木 枝叶婆娑。民生渠 沿着村边渠水 静静的流过 就像 为村子镶了一道 靓丽的银边。
农闲的下午 还有说书的,在村南 五道庙墙下 只见一老翁 拿着一把扇子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 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说的正是《三国演义》,我小时候经常围坐在老翁的身旁听书。
秋阳西落,夜幕来临,磴口村 像秋季沙枣林中的鸟儿一样 溫順而灵动。灯火通明,沉浸在 丰收喜悅的村民 坐在村头谈天说笑,吸烟论事。磴口村 村风纯朴,村民 与世无争。
磴口村的秋 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秋来的早,天凉的快,秋的气息更浓,印记更深。天空的月亮更清晰,满天的星星 夜晚 随处可见。
磴口村的空气很新鲜,大地很厚实,老人们说 这儿百年来 从没发生过自然灾害。算的上 风水宝地。海子乡十几个村 这儿土地最肥沃。村北的民生渠 渠水从向东流去,水 来源于黄河,秋季渠水透亮。渠边的白杨 像是守卫磴口村的 哨兵,在秋季的阳光下 树叶 闪闪发光 沙沙作响。
二十多年前 我当兵 离开了磴口村,秋天 回去的时候不多,去年回去,村子 路铺了,路灯 亮了,房子和院墙 粉涮了,新建了 戏台剧场,变化很大。
麦子收完后 有一段农闲,在我记忆里 最深刻的是 位于村子中央的戏场 唱山西邦子的晋剧,唱腔高亢,锣声响亮,山西晋剧的特点是 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 浓郁的乡土气息 和自己独特风格。好听的晋剧有《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双锁山》等。还有 卖吃卖喝的吆声:“碗坨儿,吃碗坨儿!”过去 有拉骆驼来卖“123的果子”和水李子的,赶骡车 卖西瓜的。还有卖衣服 卖玩具等等,还有开饭馆 卖烧卖的,炖羊肉的,后来 周围村舍的人 都赶来看戏 赶交流。赶交流就变成了秋季里 农村的集会。
时光荏苒,磴口村的秋,秋天的月 依然记忆犹新,热爱不变。行笔到此 想到季羡林老先生的话:“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 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 故乡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