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雪白的秋色
作者:马庆民
秋,越走越深,而故乡的秋色却越来越浅,直至变成一片雪白。一株株棉花开心地咧着嘴,绽放成土地的笑容。
阳光下,一朵朵怒放的棉花迎风摇曳,同天空的片片浮云争奇斗艳,勾勒出平原大地洁白无瑕的秋色。
这片雪白,足以掩盖一切金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所有能代表秋天的颜色。
可谁知道,棉花守护的这片雪白,是漫长的,更是执着的。
春天里,在一场春雨后,棉籽尽情地吸收着阳光、雨水,她从春天的梦里醒来,然后用一整夏的绿,为尽情一笑而蓄积着力量;盛夏时,它们隐藏在硕大的棉叶下,低调地开花,悄悄地结桃。从发芽到开花,再到结果,它们每个环节都不曾怠慢,也不曾彷徨。
终于,在秋风摩挲下,它们又集体迎来第二次开放,盛大而奔放,仿佛在炫耀:能笑到金秋的花,才是最美的花。它们用洁白的笑,演绎着生命的精彩,饱含真情地回馈着辛苦的劳作者,不折不扣。
棉花,不仅是最美的花,更是用情至深的花。它们吸取太阳的精华,逼走月亮的浮寒,从一棵嫩芽开始,就收集热量,储存温暖,无论今后成为线、成为布、还是成为棉絮,都会以身相许,拼尽全力地抵御风寒,留住热量。哪怕棉花被采摘过后,只剩下干枯的棉壳,它们也愿意化为缕缕炊烟,丝丝饭香。它们似乎只懂得奉献,却不知道索取。
记忆里,多少个夜半灯下,细细的棉线在母亲手上的针眼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年幼的我在温暖的棉被里梦行,那个拿针引线的手,不时把被角往里掖了又掖。母亲手里的针牵引着线,不知疲倦地赶着无数个夜路,为我们留住了成长岁月里那些太阳般的温暖。
如今,老眼昏花的母亲,再也不能轻巧地把棉线穿过针眼,顶针和针线也早已失业多年,我知道,那些缝缝补补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母亲那曾被棉花亲吻过无数次的手指,也已青筋凸出,沉重而颤抖,但留在我们身体上的抚摸依然柔软,那份阳光般的温暖依然如故!
在勤劳的乡亲脚下,故乡的棉花,一茬又一茬,从绿到白,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容颜,堆积成岁月里的笑容。除了粮食,大伙更愿意亲近棉花,或许,正是棉花改变了平原土地贫瘠的命运。因为那一地雪白,就像一地白花花的银两,让大家的日子温暖又富足。
放眼望去,一地棉花,银光闪闪,艳而不妖,它们就像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大伙儿的心坎,映红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地头上,母亲弓着腰,伸出褐色树皮一样的手,抚摸着笑盈盈的棉花,满心欢喜。时光就像棉花一样开放在她的头顶,白得触目惊心。母亲年轻的时候,可是有名的拾花能手,而现在,她却只能站在地头上远望,再快的手也没比过岁月,如今腰板硬了,手也抖了,她只能小心翼翼地弯下腰,好像捡起的,是融进时光里的秋色,也是掉在土地上的回忆。
望着故乡那片白茫茫的花海,我忍不住想做一株棉花,无论风沙、雾霾、烟尘,还是喧嚣、嘈杂、诱惑,都能守得住一颗洁白无瑕的初心,无惧清冷,不畏孤寂,坚定而执着地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原载于2022年11月1日《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