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赏读  鸾城小语

《定风波》赏读 鸾城小语

2023-12-16    05'49''

主播: 如妈

79 0

介绍:
       苏轼《定风波》赏读 鸾城小语   千载诗书城,悠悠见东坡。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写名扬天下的诗篇,做流传千古的美食,看壮美秀丽的山河......他的一生登上过人生巅峰,也经历了至暗时刻,他硬是把别人眼中的苟且,过成了世人羡慕的诗和远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苏轼的《定风波》,感受他身上的豁达、豪爽,品悟他的人生哲学。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与朋友一起去黄州东南三十里处的沙湖看田,路上遇雨,由于雨具在先行者手里,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吟咏自若,缓步而行。事后,他记述了这次经历,题下有小序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词的开篇风雨骤至,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词人却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豁达超逸的胸襟,充满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这就是苏东坡的胸襟,这就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      词的下阕写雨后景物和感受。词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既已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常常是轻松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苏轼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不定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历经风雨不足为道,经历过之后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淡看一路的风风雨雨,心境是平和的,没有风雨来时的惶恐担忧,也没有雨过天晴的欢喜,这样的境界,才是上佳之境! 苏轼这一生,虽有过高居庙堂的风光,然而更多的时刻,却是风波不断,厄运连连。他的人生起伏跌宕,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正走着。苏轼奇就奇在,无论跌至何种境地,总能以最好的心态,去享受生活,承受命运。也正是这副豁达的心胸,让苏轼超越自我,活成了世人眼里的苏东坡。      我们这些平凡人,虽然没有苏轼的才情,却可以有同样的人生态度。面对喧闹世界,要安顿身心徐徐前行;面对坎坷道路,要轻装上阵快意平生;面对易变世事,要聚散随缘达观自在。      人生路上风雨无常,无论遭遇怎样的风吹雨打,愿你我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