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蒙山》李广美

《醉卧蒙山》李广美

2024-08-23    10'01''

主播: 如妈

138 0

介绍:
醉卧蒙山 作者:李广美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那个秋夜,杜甫和李白醉卧于李白好友范十的隐居之处。山高谷深,夜鸟啼鸣,裂石穿云。杜甫醉意渐消,深夜难寐。看到和范十拥被而眠烂醉如泥的李白,怜爱和崇拜俱上心头。他悄然下床,酒助诗兴,在那个蒙山之夜,疾笔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句。让绵绵蒙山见证了他们如兄弟般的情谊,也为蒙山在诗史中留下了传颂至今的一段佳话。 唐天宝三年(744年),两人在洛阳相识。是年杜甫三十三岁,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而李白已是名高天下,他在朝供奉翰林两载岁月,目睹权贵专擅朝政腐败后,毅然放弃锦衣玉食的优待,开始了四处漂泊,狂放不羁的生活。两人相识,评文论诗,借古评今,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此次会晤,对他们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和年长而居高。“性豪也嗜酒”的杜甫,也并未对李白一味称颂。两人平起平坐,情投意合,才有了深厚的友情。同游泰山后,游兴未尽,便相约秋季同游蒙山。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杜甫归省兖州司马任上的父亲,李白也回到兖州旧居,两人都在东鲁,也便有了秋游蒙山的时机。 深秋的蒙山,层林尽染,清泉叮咚,两位诗人一路行吟。蒙山因两位诗人的到来而诗意盎然。但见山怪石险,峰回路转,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沾诗意。李白赞叹:云笼雾遮,水泻天河,猿啼仙洞,九天舞鹤。杜甫吟道:几多嶙嶙悬屋,三两茅屋人家。樵子斧飞橡落,老妪剪松煮茶。吟罢对李白说:李侯俗中见仙境,弟是仙地话桑麻,情难移矣。李白豪爽大笑,携杜甫之手说:吾不如弟矣,放浪难收,亦是天生之性也。 二人且行且吟。遇一山枣大树,山枣个大浑圆,酸甜红润。杜甫撩起袍袖,攀枝上树,摘取酸枣扔于李白,李白撩起前襟来接。杜甫下树时棘针挂衣,狼狈不堪,又见李白提襟兜枣,二人不由相视大笑。席地而食,蹙眉咧嘴,单眼对望。二人将个酸枣吃得像他们的友谊一样透爽,那吃相完全丢了文人的斯文模样。也许,登山的人数就二人刚好,就你,就我。相知坦荡,物我两忘,一山作陪,一水抚慰。 李杜嗜酒,李白尤甚,几乎无酒不成诗。一日,他们登上龟蒙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二人正在孔子登临蒙山时休息过的“圣憩石”上休息。放眼远眺,体会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和杜甫“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忽闻歌声传来:日月炯灿兮花芳明,泉鸣瑟弦兮索青藤,圣仙来兮访仙道,鹤氅薄兮人薄情。李白闻听,踮脚挺立高声回应:丹邱生兮鹿呦鸣,仗剑来兮路重重,皈依苍龙兮驭天马,可为煮豆兮捧忘忧?可见,李白的酒瘾又来了,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便已开口索酒。原来,李杜此次游览蒙山,除领略蒙山风光之外,还要拜访李白的朋友元丹丘和范十两个人。这丹邱生本名元丹丘,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曾提到过他。 在元丹丘处,三人把酒临风,谈天说地,一晃四日。第五日午饭后三人微醉。元丹丘请李杜留下墨宝。李白并不推辞,笔走龙蛇,写道:人到东蒙成神仙,日隐月现醉双眼。思来洛阳事权贵,肝裂肺碎怒冲天。杜甫接笔沉思再三,徐徐写来:仙境吾临东蒙,雨沛壤沃风清。童稚当院玩锄,龟阴可好躬耕?元丹丘收下墨宝,口中自言自语道:桂立紫荆兮鹤引雀鸣,各有千秋兮或仙或圣!可见李白之友亦无白丁,这元丹丘也并非等闲之辈。 辞别元丹丘,李杜又踏上了寻访范十之路。 范十隐居在蒙山之阴的一条幽谷里。他在那里植树种田,抚琴读书,与世无争,但也偶感寂寞,时念好友。李白与杜甫的到来,让范十大喜过望,他倾其所有,殷勤款待。山鸡野兔、活虾鱼蟹、时令鲜菜、深山野果,当然少不了自酿美酒,使李白和杜甫大饱口福酒瘾过足。不觉六日已过,此日山雨来访,整个蒙山笼罩在一场微寒的秋雨里,三个人的酒也喝得如同这时断时续的秋雨。饮至深夜,李白和范十烂醉如泥拥被而眠,杜甫虽有醉意,但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酒烧诗兴,不吟不快。于是悄然下床,疾笔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篇: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次日清晨,晴空万里。看山林如洗,闻泉水叮咚,深深吸入一口清爽微冷的空气,昨日一醉,即刻被清冷的山气灌醒。看如屏蒙山,想昨夜一醉,必应有诗,范十乃问杜甫:昨夜君可志诗否。杜捧诗曰:深有所感,还请二位高见。李白和范十读罢,皆赞叹不已。不及范十转问,李白便道:蒙山之行,吾已成诗在胸,仅一“醉 ”字矣!说完即刻吟道:山令醉,水令醉,处处令醉,范兄令醉矣。三人开怀大笑。范十将杜诗递于侍童命道:可送蒙山前后诸县录而藏之。 从此,一代文豪醉卧蒙山的故事,借一诗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