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张晓华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张晓华

2024-08-24    10'33''

主播: 如妈

75 0

介绍: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作者:张晓华 世人讲,见山见水,有三重境界。起初,高山流水,清风朗月,见山是山,见水则是水;而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等到千帆过尽,也无风雨也无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每个人心境不同,心景不同,同为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眼里看到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 于蒙山,我们在盛夏邂逅,有人初相见,眉眼顾盼;有人登临山巅,仰天长叹;有人谈笑风生,漫步林间;有人细听水声,留恋那一湾清泉……我不同,我与蒙山是熟稔的啊,我一来,蒙山,便有了热情,我来它的怀里,或者它住进我的心里,都是老友相遇,而人生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从前,住在小镇,小镇平坦,望不见山,小镇西南,地势渐高,镇子上的乡邻唤作南山,南山多石,路也崎岖,我便好奇地问父亲,南山是山?父亲摇头,只能算山坡。山坡也美,风儿飘,羊儿跑,坡上青青草! 真正见到山,是去到了一座城,城居山之阴,山乃蒙山,城谓“蒙阴”。一群年轻人在小城辛苦打拼,不敢负青春。而后,春来,百花儿开,几人相商,登山踏春,欲向蒙山行,果然,一呼既应,说走就走,与蒙山,赴一场遇见。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越靠近,越震撼,相比于孩童时的“南山”,终于,领略到什么是“巍巍蒙山”,它起伏连绵,它连绵蜿蜒,真想,快点亲近它,细数它的容颜。 然后,年轻的人儿便簇拥着,欢笑着,一路欢歌,一路曲折前行,过“蒙山坊”、经“观瀑亭”、登“一线天”、入“雨王庙”,尽情呼吸林间清新的空气,尽情拍照留念,好像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都是欢乐的。 相传,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携游蒙山,拜见隐士元丹邱,曾留下隽永诗篇“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佳句。今朝,好友相约,同游蒙山,逢山登山,遇水涉水,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一时多少豪情,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留无迹。 -2- 再来蒙山,山间云雾迷蒙,看不见远山长,望不见晓山青,“云蒙”应由此而得名吧?这样想时,云雾打湿了我的发,潮湿了我的心,此时,我,已于尘世中摸爬翻滚,不小心弄得遍体鳞伤,生出许多疼。 我不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底线”为什么在关乎利益之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始终错过,错过,留不住一个褪色的诺言?我不相信对她人付出的真心,一个转身,便隔了沧海桑田?世间种种,犹如迷雾重重,守不到云开见月明,在所有的跌跌撞撞里,我能想到的,只有蒙山,于是,我来蒙山,像一个丢盔弃甲的孩子,寻众山,找自己,远离喧嚣,一个人走走停停。 停在观瀑亭。听水倾泻而下,观“涛”气势磅礴,汩汩东流,穿巨石,过险滩,竟渐渐变得柔软。弓桥下,荫凉处,睹一丽人,于岩之畔,起身溅起水花,远远望去,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水,在女子轻柔的撩拨中,万种风情! 而我,冲不开眼前的迷雾,再也没了瀑布前的振臂高呼,眼中的落寞,无处躲藏,只静静,凝望、端坐。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下到谷底,透骨的凉意。佯装如女子般嬉戏,泪却不争气地一滴一滴流下来,借着潺潺的水声,付之东流,如诉如泣……终究是这山中之水,理解我,包容我,容下我所有的彷徨与迷茫,再抬头,阳光穿透树梢,照在我的眉间、身上,心情骤然变得明媚开来。 身后一枝红叶旁逸,虽无高耸入云之势,却独独于万绿丛中,傲然独立。蒙山,它以最自然的方式告诉我,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做自己,人生哪有尽如意,凡事只求半称心。 -3- 我曾问过一位路人,你喜欢蒙山的哪个季节?秋。为什么是秋?秋有收获,也像自己的年纪。他答。 彼时,他中年,魁梧, 黝黑,些许华发。他沉稳,笃定,言语不多,掷地有声。他住蒙山北麓,他与蒙山为伍,他得蒙山佑护,生于斯,长于斯。之于蒙山,他已无法描绘它的容颜,他只在它的臂弯农耕,播田,生息, 繁衍。山是他的根,他是山的魂。风霜、 沧桑,幸福或安康,都是属于他的归属感,不似你我,皆为过客。 我亦是过客。又来蒙山,竟隔了一个十年,十年光景,我已朱颜暗换,而蒙山,也有了它的气场和神韵。 雄伟壮观的金刚门, 寓意深厚;速度与激情的小火车,活力满满;山多高,水多高的天池,碧波盈盈;雨王庙外的古松,广结善缘;翠云观内的乔仝井,依如从前;大小云蒙峰形成的“山”字,栩栩如生;云蒙顶峰,万里辽阔,让人心生无限感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蒙山,它有了它的错落,而我,有了我的平仄。 以前看见山,总想知道山的后边是什么?现在不想了,只愿身在此山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风来听风,雨来观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