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幼波『大学』讲记》(第二讲 大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2)

《史幼波『大学』讲记》(第二讲 大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2)

2019-12-27    24'01''

主播: 上善~若水

65 0

介绍:
“大人”这个词就是从《易经》中来, 《易经·乾文言》就有解释: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如果一个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能够保持自己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能够像天上的日月一样保持自己心灵的清净,保持住精神中的明亮、清晰,不被世间的是非得失所影响,同时能够顺其自然,按照四季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违背自然,不产生那些成神成仙的妄想,也不被眼前的利益蒙住眼睛,该得的才得,不该得的绝对不要。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大人君子”。 《大学》的基本结构,按照朱熹的分章注释,全文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第一章称为“经”,后十章称为“传”。《大学》的“经”,就是让我们成为大人君子的一个根本方向和原则。 《大学》的“经”就是第一章,其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三纲”、“七证”、“八目”。三纲,就是第一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七证,就是七种修学、修证的方法和步骤,就是第二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七证的步骤;八目,就是八个目录、条目,就是怎么样把七证的修养功夫运用到这八条目上,通过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的贯通学习,就能够达到“三纲”的要求,从而完成最根本的大人君子之学。这是“经”部分的基本结构。 “传”是对“经”的解释、补充、阐释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