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怎么讲“道”呢?在《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一个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实形而上学就是指关于精神范畴、精神领域的学问。
“道”,就是人们通过思维总结出来的,并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它相对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一种超越性、抽象性,它属于我们的精神的领域。
阴阳五行学说,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科学思维的产物,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的产物。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我们这世界构成,不管是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没有生命东西,只要是由物质构成的,就在五行之中,就在“木、火、土、金、水”这五行的相生相克之中。“木、火、土、金、水”各自的特性,就已经属于“道”的范畴。
在中华文化当中,具有最高的、绝对的、唯一的根源性性质的概念,就用“大道”而表达。
“大学之道”,不仅包括原始意义上“道,同时也包括最高意义的“道”。原始意义的道:它就是怎么样成为一个大人君子的道路;更深的意义来说:是大人君子最高的精神体现,甚至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