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第十九讲  子女应对进退应有的礼节  2)

《细讲弟子规》(第十九讲 子女应对进退应有的礼节 2)

2020-03-11    14'30''

主播: 上善~若水

41 0

介绍:
我们在《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读书应该志在哪里?圣贤。现在的人读书都志在什么?赚钱。所以你看读书的人都读得苦哈哈的,读得气得半死,因为他考不好。那个目标错误了。相同的,很多学艺术的人,艺术志在什么?所以他的功夫就不可能一直上去。我们要抓住根本。范仲淹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要找到一个、要掌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跟只为功名读书的人,念出来的效果一不一样?绝对不一样。教育在“慎于始”,慎于一开始,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技能,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 不可以“见能”是长养孩子的谦卑的态度。《书经》里面提到“满招损,谦受益”。在《了凡四训》这四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当中,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谦虚的益处。我们也在《易经》里面看到“谦卦,六爻皆吉”。在《易经》的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都有吉凶参杂,只有一个卦是所有六爻都是吉,只有一个“谦卦”。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是可以无往不利。 所谓“圣贤”,其本质在于一个人心灵的层次,和外在的地位、权贵,金钱、名利等没有多少关系。当一个人的心灵干干净净,把心上的污点去掉,不自私自利,不蝇营狗苟,心里没有偏见、狭隘、妒忌、虚荣、攀比等弱点,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够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力所能及的做好工作,利益社会,成全别人,这就是“圣贤的境界”。 (自郭继承《中华经典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