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像星云大师这样有至德的人出现了,我们跟这些人接触了,就相信了。啊,世上的确有真君子啊!那么,大道所蕴含的至德之性,就凝聚在这样的人身上了。这样的人,就能够给世人以信心,给沉沦者以力量,给悲观者以希望。他们跟我们一样啊,也不是钢筋铁骨,也是父母所生,肉团一个。但是,他们就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无我利他的伟大事业,他们就可以活得这样精彩,我们为什么不能?这就是大道的凝聚和显现。
德性是什么?古人有“天地一乾坤,人生一乾坤”的说法。乾坤,就是道德,天道、地道,都表现在人心当中。所以,这个德性是人的天性,是人人本具,个个现成。但是,为什么人间有君子、小人的差别?有圣人和凡夫的差别?这就是因为人们面对自身本具的天赋德性,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各不相同。
小人总是被动的,被自己的七情六欲牵着鼻子跑,生活的目的无非是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而君子呢,是主动的,通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系列的修行、修养,最后达到“尊德性”的目标,培养和呵护心中最宝贵的东西。禅宗里面讲悟后起修,开悟以后还要保任,要保护它,呵护它成长。说简单点,开悟,就是明白自己身上的天赋德性,肯定它,并且相信它;保任,就是让这个德性自然而然的成长,最后达到任运自在的程度。
只有高明到了顶点,才能说达到了中庸的境界。所以,中庸之道有几个具体的指标,就是前面几句所讲。首先,要“尊德性”,德性要高,要让德性尊严起来,没有德性的人再聪明、再伶俐,也只能是一个滑头,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同时,要有“道问学”的精神,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如果只有德性而没有知识学问,你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推行你的德性呢?不可能。德性和学问,具体地表现在“致广大”和“尽精微”上面,既有广大的包容性,又有精细的穿透力,这样做下去,才能够真正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