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朗月散记之清凉太行大峡谷】  郎月   主播:波澜

140.【朗月散记之清凉太行大峡谷】 郎月 主播:波澜

2016-07-13    08'51''

主播: 波澜之声

266 9

介绍:
朗月散记之太行清爽大峡谷 作者:郎月 七月,周日驱车太行大峡谷,在炎炎夏日里体验了一把清爽16℃的感觉,回味无穷。 太行大峡谷来过数次,每次来都因季节时间的不同,带来不同的体验。林州的路越来越好,高速下来就是宽阔的景观大道、宽阔的环城、笔直的望不到头的红旗渠大道,顾盼城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禁为这座古城焕发的勃勃生机而感慨。人工天河红旗渠为这个三省交界的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品牌财富,如今除了“建筑之乡”的美誉,旅游开发的路子也越来越宽阔了。 沿着红旗渠一干渠畔新修的道路,进入林虑山。随着山势的蜿蜒上升,在左盘右旋中,驶入了太行深处。太行大峡谷植被茂盛,山势奇特,而旅游线路的精华在王相岩和桃花谷,一条行走云间的太行天路把两者相连,山之雄伟峻险,妙不可言。 桃花谷是此行最为迷人之处。如果说王相岩以其壁立千仞成为山之铮铮铁汉的话,桃花谷就是一个乃文乃武的美男子了。上次来这里是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和一路的瀑布让我领略了其秋色之博大,这次酷暑时节来访,又该是怎样的期待啊! 进得山门,遥遥望见“飞龙峡”三字气象生动地镶嵌在高耸的山壁上。一路拾梯而行,才能理解桃花谷称之为飞龙峡的当之无愧。十里桃花溪流顺势而下,穿石飞瀑,或潭或涧,神似飞龙,山和水,融为一体,共同书画了北方山水的叹为观止。 黄龙潭是山脚下最先看到的水景,白色的飞瀑跌落,汇聚成碧绿的潭,在红的石英砂岩的映衬下,已见其美。登梯半崖,再见一深潭,原来水从此泄下,潭面积不大,但绿不见底。过潭中间的吊桥,沿山壁继续攀援,但见飞流侧身而下,鸣声轰然,两岸层层岩石被冲刷被滋润被氤氲,少了些险峻棱角,厚实中平添了几分儒雅空灵。继续攀行,又一潭,此时不再是湍流急下,一段长长的缓缓的溪流相伴,此处的山石极为神奇,一层一层相扣,似非一体却完全一体,如同被一把巨梳梳理的纹路,让人目不暇接,称奇。悬嵌在山壁的梯道有的地方,要侧身才能避免头顶的岩石。真难以想象,人工的钢铁长廊居然能嵌在如此险峻的山壁。这些铁梯钢索,连同身边的奇山俊水一起成为了一种风景,真的佩服这些能工巧匠,让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此难以想象的自然景致。再行,但见一巨石夹于两壁之间,水流似丫形飞下,曰含珠,奇美。此时不再用铁梯借路,阳光直射,两岸葱郁,豁然开朗。信步跨越溪水沟壑,可赏巨石如中流砥柱,可赏人工垒砌的石墙与自然媲美,此段也可欣赏形成于12亿年前石英砂岩。我们人类历史与12亿年相比,又是何等的一瞬!记得有人说过,人类只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没有能力去征服它,但我们要学会珍惜善待它,与之和谐相处。此处已有老乡在卖水灵灵的菜瓜,咬上一口,充饥打渴。不知不觉,九连瀑映入眼帘,说是瀑,不如说是一段神似九寨沟的小瀑相连,水从阶梯般形状的岩石上滑过,或潭或瀑。水草睡在清澈的潭底,第一次见到与翠竹一般色彩的蜻蜓在芦苇丛飞过,亦是称奇。桃花谷的瀑布之壮美,在桃花潭之前戛然。当我们最终走到这小黄果树瀑布前的时候,当大家孩子般欢呼雀跃合影留念的时候,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不虚此行! 午在桃花洞村小憩,吃农家小菜。午后乘观光车走太行天路,是另一番情趣和体验。在海拔1500米左右驰骋游览,每到一处观景小站,大家或俯瞰脚下天坑,或远眺对面山峰,云绕山间,若至仙境。几十公里的天路旅行,石板岩独特的建筑与山水景致浑然一体,让人对这自然之神工,能人之匠心难分伯仲! 雾渐渐浓起来了,雨说来就来了。王相岩的天梯只能留在下次再登了。对了,桃花谷的名称得来,听人说,当人间还是数九寒天之时,山里却会有满山的桃花盛开,故名。到时候,若能来赏这最早的桃花,该是另一番美景所悟吧。再次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