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
——马金章
至今,她还没有一架照相机,不仅没有单反的,卡片的也没有,只是在心情好时,看到了动心的场景,会掏出她的手机,拍下存念。这样看来,她顶多算个摄影发烧友。但她在“黎阳摄友”圈里却蛮有名气。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她模样长得俊俏,令人爱慕,更在于她爱看别人的摄影作品,还总像评论家一样,直率而温和地评点别人的作品。
昨天,她和七八个摄友骑行到淇河边狂拍半天。淇河春美,但不同的人拍出的片子内涵却天壤之别。看吧,摄友圈里,肯定已粘贴不少淇河题材的图片。果然,她一登录微信,日落的色彩就传上一张名为《春到黎阳》的片子。这张《春到黎阳》,构图不俗,大半图幅被水中倒影占据,几缕抽着嫩黄苞芽的柳丝和数株苍黑树干的岸柳,在碧水中摇曳抖动。
图倒挺美,命名俗了。
她打出这样一句评语,发进圈里。旋即,日落的色彩回应一张伸着长舌的惊讶头像。显然,他挺在乎她的点评。
接着,她飞动手指,手机屏幕上蹭蹭跳出这样一串对《春到黎阳》的读图心得:
如一首童谣,单纯简洁而不乏内涵;如一场梦境,朦胧恍惚而又那么清晰。
嫩黄的苞芽,点燃一派晨光;柔韧的柳枝,摇绿满河春水。
日落的色彩回应的是一个微笑。好像受到鼓励似的,日落的色彩(他)又发进群里一张《淇河融冰》。
她对淇河风景的记忆,被这张照片一下子唤 醒:两岸水边还没有融尽的冰凌茬子。游水嬉戏的群鸭。她很快发上读图感悟:
七九河开。
尽管河边的冰层还没融尽,畅游的群鸭,已摇曳出一曲早春歌谣。
岸上,早春寒风里的树,颤抖着身子,试探河水冷暖。
日落的色彩离开群发,给她的微信发来一张名叫《欲飞》的图片 。当然,还是昨天的收获,但这个情景,当时自己怎么没有注意到呢?她看着图,久久凝视:两只欲飞水鸟,红掌在水面上踩出几簇洁白晶莹的浪花。旋即,一圈圈涟漪,起伏着向外扩展……岸边树木倒影,便搅得水面一片迷离……
她抬起拇指,想回应。双鸟欲飞,很贴切的名字。但他为什么不发进群里,独独发给自己呢?她触到键盘的拇指停了下来。她揣3测他的网名:为什么叫日落的色彩呢?或许是来自他那张叫做《日落的色彩》的照片吧?那张照片,虽然早被卷进群友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了,但她印象颇深,仍是淇河背景:落日将淇水染成橘黄。淇水中,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如画家在橙色的宣纸上随意泼洒的墨点,墨点的意趣便显出无尽……
日落的色彩发来一个问号。显然,他在等待她对《欲飞》的回应。她回避点评,发去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叫日落的色彩呢?她随即看到他发来的一个皱眉挠头的头像。
老气横秋。不喜欢。她自语着,并将这句话发给他:老气横秋。不喜欢。
那就,请你给我起个你喜欢的名字吧。他回复。
她情不自禁地仰脸一笑,随后,发去这几个字:就叫小蹄子吧。
我喜欢。小蹄子。一个笑得很得意的头像出现在她手机的屏幕上。随着,他发来一张这样的照片:淇水纯净得像婴孩的眼睛,河底的家私,游鱼、贝壳、砂石什么的一样样清晰可见。
她沉默。许久。
他耐不住沉默,发来问号。
又一个问号。
她迟疑着,打出一段文字,又反复斟酌。终于,在小蹄子又发来一个问号时,她给他发出了这段文字:
面对岸上的你,河底透过澄亮的没有一丝涟漪的河水,柔声软语地说:我没有秘密。或者说,我所有的秘密,对于你,都无可保留地坦露出来了。这,便是“澈”吧。
发过,她将手机往茶几上一丢,仰躺在了沙发上。不知怎么的,她竟哭了,叫声小蹄子后哭了。
2016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