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兰围场看草原文化之一隅

从木兰围场看草原文化之一隅

2016-10-09    13'09''

主播: 嘉鹤与您共读

4929 10

介绍:
从木兰围场看草原文化之一隅 今年的国庆长假,带孩子去了木兰围场,被草原的美丽和广袤深深的吸引,所以,今天这期节目想和大家分享这次旅行带来的一些感悟,以及对于草原的文化的浅浅的认识。没有对错,只有理解的不同。 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家猎苑,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由御道口森林公园、塞罕坝森林公园和乌兰布统草原三部分组成,共计14000多平方公里。我们这次去的主要是塞罕坝和御道口两个森林公园。进入草原的瞬间,看到千里草场,万亩林场的那一刻,心中升起了一份莫名的感动,感动天父的神奇,创造出如此富饶广阔的空间,感动地母的厚德,养育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中国古代有一种气化万物的世界观,说的是由于气的运动,其中清轻的部分上升形成天,重浊的部分下降形成地,天地形成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合而生成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生长化收的天地之间沉浮,展开各自的生命历程。来到草原,感受着那份天高地厚,万物的生长化收藏都展现在眼前,对于气化世界观的理论突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塞罕坝森林公园,被称赞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虽然才十月初,但是森林公园已经是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象,天高云阔,遍地金黄,远处山峦岑林尽染,红色、黄色、绿色,一片斑斓!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世代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骑着马唱着歌,驰骋在无边的草原,那份豪迈之情在胸中逐渐涤荡开来!草原儿女崇拜长生天,他们认为正是因为长生天,因为腾格里的护佑,才让这片森林草场长久以来都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才使得勤劳勇敢的游牧民族千百年来不断繁衍和壮大。他们崇尚自然,热爱草原、森林、山川、河流以及生活在长生天护佑下的所有的生灵。他们和自然和谐的相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脚下的这块草场,这片土地。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为了锤练汉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设置了“木兰围场”,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康熙王朝》是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剧中康熙皇帝为了收服准格尔而在1690年发动的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大清胜了,康熙皇帝心爱的女儿蓝琪儿却永远的失去了她挚爱的丈夫葛尔丹。。。。。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家破人亡,无论谁胜谁负,对于被战争裹挟的人来说,代价都是沉重的。 说到战争,说到草原,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率领蒙古大军一路征战,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幅员最为辽阔蒙元帝国。从欧洲到中亚到中国,再到漠北,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400万平公里,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只四还多.虽然成吉思汗建立起的蒙元帝国只存在了97年,时间很短,但是对中国历史却意义重大。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是绵延不绝的,但是就在这100年被蒙古帝国生生打断,以至于后来的明朝和清朝,中华文化呈现出来的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一下这段历史和文化。在上个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日本等国发起了评选千年伟人的活动。全球颇具影响力《华盛顿邮报》发布了评选结果,列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雄人物。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这个全人类的帝王就是诞生在大草原之上,像雄鹰向往整个广阔的天空,展翅飞向他想到达的每一个地方。 军事奇才拿破仑提到成吉思汗也是自叹不如,他说“能够使自己民族凌驾于世界其他所有民族之上,并且后继者团结一致为帝国效力的,唯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代表不了草原文化,但却为草原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历史,有故事,有传说,也就有了动人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草原文化。它与黄河文化、 长江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源头。 草原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分布最广的区域文化。历史上,在中原地区建立统一农耕政权的同时,北方草原上的匈奴、鲜卑、 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也相继建立了统一游牧区的政权。自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匈奴族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了统一北方草原的强大政权。西晋以后,北方草原民族向中原内地迁移并建立政权,我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东晋时期, 鲜卑族逐渐壮大,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五代之际, 契丹族统一北方,建立了辽政权。此后女真人在北方崛起,推翻了辽和北宋政权,建立了金朝。而在元、清两朝,蒙古族、满族不仅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而且建立了包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疆域空前广阔的统一政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期间,草原文化通过与 中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吸收和融合,今天已经演变成为以内蒙古为主要集聚地、蒙古族文化为典型代表、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在文化类型上,这个以北方 游牧文化为支撑的草原文化体系,与中部的 农耕文化和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一起构成我国三大类型经济文化区。草原文化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积极地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三大文化相互交融辉映,使中华文化成为一个多元一体、丰富耀眼的文化体系。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在世界各 文明古国中极为罕见。造就这种独特而伟大的文化发展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内在建构。在这个内在建构中,草原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推进新的历史变革与发展。中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总有一种向南融合发展的倾向,中原王朝到末期广泛弥漫的腐败萎靡和不堪一击,也促使草原民族一次次戎装南下,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一次次注入新鲜血液。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武力征服而来的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也是草原文化同中原内地文化的汇聚与创新。这种大规模的融合汇聚每进行一次,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就得到一次加强,中华文化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进一步增强。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大规模融合、汇聚、创新,加速推动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对于中华文化了解越多,就越自豪自己出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经听到过这样有一句话“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肉身实际上都是我们多年修行后得到的一个身体,是一个我们应该蓄之、养之的精品。真法难闻,意思是说真正的佛法只有有缘之人才能听得到。中国难生,即说生为中国人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当时听到这句话,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在这一刻,我却深深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感恩,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博大包容的中华文化,感恩我能一点一点的走进它,也感恩能够来到草原这片美丽、多彩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