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橙非橘 美工-- 米粒 编辑 -- 米粒
系统BGM:钢琴曲---蒲公英的约定
配乐:winky诗---想家
~~~~~~~~~~~~~~~~~~~~~~~~~~~~~~~~~~
清明假期结束之后我坐上了返程的车,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有好几个朋友都发了类似的状态。
“不想回校,我只想安静的做个宝宝”
“才离开家一秒钟,我就已经开始想家了”
“下着大雨,可就算红色预警也不能停课了”
我们都忘了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向往自由,想着考上大学了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管束。非要报一个离家远的学校来彰显自己的独立。后来才发现原来我们根本离不开“家”这个地方。
我高中的时候家离学校挺远的,所以选择了寄宿。刚开始特别不适应,每天都要和妈妈打电话。说来说去也都无非都是些简单又平淡的话题 :今天吃了什么! 几点起床 !昨晚几点睡的!最近学习怎样!可我们却也并不感到厌倦。 后来学业加重无暇想其他事,可还是会从周一的时候就开始倒计时期盼周五回家的日子。
我那时特别羡慕班里的走读生,他们每天在两节晚修后就可以回家了。每当他们在全班面前走过的时候,我都不能靜下心来复习。我会偷偷抬起头,来看着他们潇洒又轻松的背影,然后开始在心里想像着他们回到家以后的场景。 屋子里是橘黄色暖暖的灯光,电视里播着最流行的家庭电视剧,妈妈递上热腾腾刚做好的宵夜,爸爸在厨房负责切水果或者泡上一杯牛奶……有次我觉得自己有些发低烧,想回家休息,可是学校有规定一定要烧到38.5℃以上才能开假条。大冬天的,我故意脱掉了外套在走廊上吹风,果然头晕乎乎开始发烫,急匆匆下赶去校医室,害怕再过会儿体温就恢复了。 通过这个伎俩我成功回家了,可是我也成功生病了。
现在我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和家人视频,最方便的还是聊微信。不用再打电话说今天吃了什么,直接发张照片就搞定了。 刚开始和同学在饭堂吃饭的时候,她们看我用手机拍菜都觉得很疑惑 “你是要拍下来发朋友圈吗?” “不啊 我是要发给我爸妈看啦” 每次发过去以后,爸妈都会像营养师那样点评 “你下次点多些肉,不能吃太素” “你下次要记得喝汤啊” “这个季节少吃上火的” 尽管都是一些唠叨,可是看了过后会觉得很暖心。
我爸妈也喜欢发一些和家里有关的图片给我看。夏天新换上了小碎花的窗帘布,阳台的小植物长得越来越高了,亲戚朋友送来的各种好吃的特产,我妈最近发明的新菜式,我妈偷拍我爸换灯泡帅气的模样……我当然对吃的最感兴趣,每次都说:“等我回家再吃好吗!一定要等我回家!一定噢!”
我有一个宿友来自东北的,大一的时候她在与父母分别的时候都极力表现出坚强又独立的样子。 可是当我们看到她回来,眼睛通红的样子,就知道她一定是在飞机上哭了一路。果然和父母强颜欢笑报平安之后,她又趴在自己桌上嚎啕大哭起来。 她现在不再如此了,我常常和她提起这个场景。因为实在是太印象深刻,如果是我去东北读书,可能会哭得更惨吧!还有另一个宿友,她是个看起来超级独立的女生,每次我们在宿舍嚷嚷着想家了。 她都会说 “咦 !奇怪!我怎么一点也不想家。” 后来她在感情上遭遇了一些挫折, 之后的每一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都是“好想回家啊” 。
我身边还有很多行动派 —— 每周必回家。他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用惊讶的语气说 “你又回家啊?” 好像他们在别人眼中成为了游手好闲,无心学习的人。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度过周末的方式啊!想家才不是丢脸的事!没有必要否认,更没有必要把不想家当作成熟的标志。我才不会偷偷想家呢!因为我都光明正大地想啊!
~~~~~~~~~~~~~~~~~~~~~~~~~~~~~~~~~~~~~~~~~~~~
米粒来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贵贵的动车票/工作在这头/家在那头.听众朋友大家好,用声音记录回忆,让故事不在忘记。这里是陈年素事网络电台,我是米粒,今天的心情故事是来自橙非橘的谁说酷的人不会偷偷想家呢。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陈年素事,或者百度贴吧搜索陈年素事来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