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花开若繁星
作者:韩冬红朗诵:海之魂
没想到在一个简陋的农家院落里,我再次见到石竹花,那一刻我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今年晚春,单位出门向西南北大道的绿化带,换了一种叶子形状为线状、顶端很尖,有拇指长的草,不几天,从草里钻出一朵朵玫红色的花,有红枣那么大,它的花瓣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很是灵动。认识许多花草的我,还第一次见到叫不上名来的花,于是问识花君,它告知我叫石竹花,中国传统花卉,石竹花家族很大,有300多品种。此次目睹石竹花被栽进一素烧瓦盆中,从东南方向斜射而来的阳光,聚焦在唯一一朵盛开的石竹花上,使陈旧的院落一下子有了活力。您栽的?我问刘东海。他说是家里的串亲戚时,给人家比划一番,要了一枝拿回来的。没来采访刘东海前,我简单作了功课,知道他因小儿麻痹症双腿致残,还知道他妻子王秀波是聋哑人,自然而然懂了刘东海说的“比划一番”的含义。说话间,刘东海叫醒在屋里睡觉的王秀波,王秀波见我对她的花感兴趣,冲我微微一笑。我打量着她,身高至少1米7,胖瘦适中,面部皮肤如月光白一样通透,一双眼睛甚是好看,水汪汪的,孩童眼睛那般明亮、澄澈。这是一种社会给予她什么,她完全接受,并毫无保留的折射回来的久违了的目光。“我腿不好,平常都是她来装袋、摆袋、搬袋、采摘等等。”刘东海还说王秀波昨晚8点多开始采蘑菇,忙了一夜,累了,没回家,在这里睡下了。养花种草,移动莲花碎步,气若芝兰,好优雅。如果王秀波不是出现在这座小院子里,我认定她是那种不为生活奔波的散淡之人。即使我知道了她的身份,可还是从心里滋生出一种好奇,为什么一个乡下农妇有这等闲情雅趣?我把自己的问题暂且放下,听刘东海谈他的创业史。
刘东海养蘑菇是从五年前开始的。在这之前他养过蝎子、养过肉鸽,最终失败买单。他告诉了父亲,想养蘑菇。先参军后转业到邮政局的父亲跟之前一样支持儿子,只回复一个有分量的“行”字后,片刻加了后缀,人就应该有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说之前父亲同意刘东海养蝎子,是让他试水,摸摸深浅,后来同意他养鸽子,是希望他成功。2000年,父亲在自家自留地里,为刘东海盖了两排20余间平房,又垒墙成院,支持刘东海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小家。开始,刘东海的鸽舍很红火,在短短两三年内从几百只,扩展到上万只,养活一家四口人不成问题。
世间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1+1=2。两个孩子拿回家的奖状贴了一墙,可鸽舍里的鸽子数量日日减少,鸽舍里没有咕咕的低吟,房屋上空没有鸽子的快乐滑翔,有股颓废的气息在蔓延,眼看养鸽子的收入已经难以支付孩子的学费,禽流感又像台风一样疯狂掠过,他赔得一塌糊涂。前面的路是对是错,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刘东海一家无法预料。刘东海从河南参加养蘑菇培训回到村子里,在紧挨原来鸽舍的南边租地搭建两个大棚,拉开了养蘑菇序幕。旧鸽舍成了他们储存原料和工具的仓库。养蘑菇第一步是拌料,把一定比例的棉花籽、玉米芯等原料混在一起,然后用清水打湿。继而是消毒,第三步往大棚里摆袋,插上枝条种,等袋子里的冒出白色的菌花,再抽出枝条种;再就是第N步,改变袋的“#”字排列,垒成墙状,静等蘑菇绽放。
他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验。比如菌袋要厚实坚固不易破裂、透明,以便观察菌丝的生长;另有,以棉籽壳为主料的菌料比较好,颜色为黑褐色,发菌正常的菌丝体颜色纯正、鲜亮,均为白色,一旦出现绿色则证明菌料得了绿霉病,不能使用;再有,提高菌包成活率不是依靠药物解决,需要严格执行食用菌消毒灭菌、培养料灭菌彻底。
五年后的今天,他说起这些,口气轻松。可我明白所有的成功是无数次摔跤、爬起来的叠加。蘑菇对成长环境犹如乡下到了婚配年龄的女子——挑剔得很,它适宜温度是15至25度,过低、过高,均会影响产量,而武安所处地理位置,一年有这个温度的没几天,这是一个脱去体恤穿棉衣的地域,必须靠大棚来调控温度。而他的大棚极简,春秋二季、早卷帘、晚放帘,必须靠人工,两个大棚近30个草帘,两人一个卷,卷棉被时的那个累自不必提了。再有,由于大棚建在无人的旷野,秋、冬、春三季夜里总有大风侵袭,为防止棉被卷走,他和妻子必须轮流值班,一旦起大风,赶紧把棉被放下,再压上石头。温度的忽高忽低,自然也影响到蘑菇的长势。
刘东海说,那段时间梦里都想建两个像样的大棚。想过贷款,可发愁拿什么去还?租地、购买玉米芯、棉花籽、菌种,已经倾尽所有。他格外想念父亲,父亲是他依靠的山,但这座山已经从人世间消逝了两年。他一夜一夜的不眠,用他的话来说,一般有事,不告诉王秀波,她又想不出办法,白给她添堵。
我坚信,如果在这个当口,王秀波看到亲戚家养再多、再艳丽的花,她也绝不会比划着,要一枝回家。养花弄草,换不来丈夫发愁大棚的资金。养花弄草是需要有无忧的生活资本来支撑的。
就在此时,宣传小额扶贫贷款的大红条幅挂进了村里,宣传政策的工作人员敲开了他家的门。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只要用于发展生产就能贷到5万块钱。经过简单的手续,很快5万块钱打到刘东海的存折上,那一刻刘东海兴奋地险些落下眼泪,他立刻找来工队,只用了两天,两个大棚建好了。从去年秋天开始,刘东海夫妇不用再轮流守大棚了,草帘能升降、棉被能升降。他们还增添了装袋机、建了冷库。不仅如此,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还带着刘东海去外地学习养蘑菇的先进技术。还联系到很多单位,团购刘东海的蘑菇,现在每年卖蘑菇的净收入达15000多元。
刘东海还告诉我,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吃、穿、住,都有了保障,看病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有村里和镇里的签约医生上门给检查身体。除此外,家里享受扶贫政策,残疾人补贴、公益岗工资、低保、入股分红等,每月大约有3000(元)出头。最最要紧的是,女儿在河北师大上学的学费、住宿费全免,在武安一中读高中的儿子学费也是全免,姐弟俩都享受政府给的助学金。
这番话,一下子解开了我的谜,原来王秀波的闲情雅趣,是政府为他们一家解决了后顾之忧。
站在约有90公分高的蘑菇墙前,我赞叹菌种的力量,这微小的菌种犹如石竹花,虽小但可以燎原。而成全菌种生根发芽的扶贫人,以繁星之态照亮刘东海一家后,又照亮了杨东海、李东海、张东海等等的贫困户,全中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质量日日攀升,无疑,他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没人能说得清村子有多少岁,只知道1998年,村庄因遭遇环境污染,整体从战国遗址处,搬到村北堰头商遗址处。新村街头巷尾,修竹摇曳,灰瓦白墙上绘着历史人物,传神、精细。家家户长20米、宽17米的院落,宽敞、明亮,不沾一尘。村里去年通上了暖气,几年前做饭就用天然气。我发现城里有的,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