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枸》1作者:祁云枝 朗诵:海之魂

《南山有枸》1作者:祁云枝 朗诵:海之魂

2022-12-07    07'21''

主播: 韩海之魂

119 0

介绍:
南山有枸 作者:祁云枝 朗诵:海之魂 一天,一位朋友说:“我想看看你写的拐枣。”就为这句话,我叫上熟知草木分布区域的闺蜜,专门去了一趟秦岭。 时令是初冬。山谷里,厚厚的落叶上覆了一层白霜,踩上去沙沙作响。谷底流水潺潺,冒出一团一团的雾气。在沣峪口的一面南坡,枯叶上的串串拐枣,用醇香甘甜迎接了我们。 一日,翻看插图版《诗经·小雅》,看到了“南山有枸(jǔ)”的插画,模样曲里拐弯的“果实”,分明是我在集市上见过的拐枣。细瞅,上面有注:南山,谓之秦岭。枸,即枳椇(zhǐ jǔ),此名来自象形:屈曲不伸。《中国植物志》里,枳椇,即是拐枣。 原来,秦岭漫山遍野的鸡爪子树,竟早早就住在了《诗经》里。 单听名字,拐枣,似乎是一种枣儿,是红枣、青枣、酸枣、蜜枣这个队列里的一员,然而当你看到拐枣本尊后,肯定和我初见它时一样惊讶:拐枣和枣儿们竟无相同之处!看着它匪夷所思的模样,我甚至怀疑:长成这样,居然也是水果?也可以吃? 第一次站在从《诗经》里走出来的拐枣林下,果然古意盈盈,树枝梢头都挂满了诗词歌赋。仰起头,拐枣的枝桠印在蓝天白云的幕布上,如一帧油画。那幕布,蓝得过分,像深不见底的湖水,云朵们漂浮其间,荡起雾一样的涟漪。 再次仰头,我把照相机的镜头拉到最大,对准拐枣的树冠,枝、叶、果子,纷纷在相机屏幕上清晰起来。 冬日的阳光,穿过几近光秃的枝干洒落下来,林子里有了丝丝暖意。挂在枝条上所剩不多的心形叶子,如风干的蝴蝶,露出生命的疲态,时刻准备着回归泥土。 拐枣树枝桠横斜,黑紫的小枝,呈现出“之”字形的长相,叶子以及果序,就长在“之”字的拐点上。我想,这应该是拐枣名字里“拐”的缘由之一,之二呢,想必是它那七扭八拐的奇葩形“果实”。很佩服《陕西通志》里对拐枣小枝条的精准描述:“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 目光移至树下,地面厚厚的枯叶上,落了一层拐枣,几与枯叶同色。 真让人欣喜。正弯腰捡拾,身后“啪嗒”一声,回头,地上又多了一串。 捡起一串拐枣细看,与其叫它果实,不如叫它胖树枝——肉质膨起的树枝。表皮灰褐,长相毫无章法,像鸡爪,像三通水管,像疙里疙瘩的拐杖,像用颤抖的毛笔涂抹出来的“万”字,也像缩小版的生姜……总之,拐枣怪异的样子像很多东西,就是不像枣儿。我有点儿纳闷,为何叫它拐枣,而不叫它拐姜? 秦岭里的老乡称拐枣为鸡爪子,倒是非常贴切,真的好似一只神鸡踩在树上留下的凌乱脚印呢。我甚至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拐枣原本叫“拐爪”,叫着叫着串音了,就变成了“拐枣”。 拐枣,几乎是我知道的别名最多的大树:金果梨、枳椇、木珊瑚、纠结子、珑珑果、金钩子、杈子果、鸡爪梨、万子梨、万寿果……活色生香的每个名字,似乎每一个都粘满了露珠,有品相,有滋味;单听起来都美,有神韵,有意趣。 记得小时候我家院子里的枣树枝条,也有着这种“之”字形的小枝。突然间醒悟,拐枣和枣树,在植物学上同属鼠李科植物,莫非,这是它名字里有“枣”字的缘由? 在这肉呼呼的“树枝”顶端,还悬挂着几粒圆头圆脑的小豆豆,豌豆大小,摸起来手感坚硬。有的褐色果皮已开裂,露出3粒黑色扁圆的种子。 任谁看到这里都会豁然开朗,可以吃的弯弯曲曲的“果实”,其实是果柄。枳椇子,才是果实里的种子。枳椇子是一味有名的中药,据说可以解酒毒。陆玑的《疏义》里,有一段对拐枣神乎其神的描述:“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