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容你时光不老
这话,对王鹭佳先生尤为贴切
就像青春时节不经意的回眸,
让岁月生长成佳话和甜蜜的记忆
那些光影定格的瞬间
永远鲜活不失本色
让厦门总有生动的模样

30年后,王鹭佳也成了一名摄影师,一拍就是三十年。前不久,摄影评论家公众号力推过的摄影师作品及评图《他的摄影作品穿透生活的本真》引发热评。
最近他的《城市相册》摄影展,目前在厦门三影堂展出,独特的视角非凡的价值,引人注目,将持续到5月底。

引用开始厦门现场记者/蔡钰的文字
1986年-1996年的厦门,是什么样子的?这是王鹭佳摄影展的主题之一。
其中有一张照片,名叫《牧羊曲》。
在如今游客出没的黄厝,一群群牛羊漫步沙滩,吃草喝水,看起来无比悠闲。“那时候的厦门,真的就是一个小渔村,黄厝岸边荒无人烟,草场肥美,最适合放羊。”

很多事情,如果没人记住,也就没人想起。
从王鹭佳背上相机的那一刻起,他的任务,就是记录厦门这座城市。
当然最初的念头,并没有这么高尚。那时候,他最初开始拍照,是因为女儿出生了。
身为父亲,他希望给女儿拍很多很多照片。

每个周末自然要带女儿出去游玩,鼓浪屿,植物园,文化宫,厦大,白城,中山公园……
拍着拍着,王鹭佳发现,原本在照片中只是担任背景的城市,也跟着女儿一起,一天天在变化。
这让他对记录城市有了兴趣。

所有的城市故事,其实都是人的故事。从1986年开始,王鹭佳背着相机,走街串巷。
不管是卖冰棍的小贩,还是路边的流浪汉,或是海边浴场里的年轻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王鹭佳相机里的主角。“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人,这座城市再美,都是没有灵魂的。”

中山公园,是王鹭佳最喜欢去的地方。
虽然中国每个城市,好像都有一个中山公园,但每个城市的中山公园,都有每个城市特殊的印记。
厦门的中山公园,那时候有很多人坐在里面看书。“还有四个小琵琶手,经常在公园里弹琴。不远处,是小孩子玩滑梯。”
在王鹭佳的照片中,厦门中山公园充满了生活气息。

还有鼓浪屿,远不是现在被游客占据的一座小岛。“那时候的鼓浪屿,沙滩上经常躺着晒太阳的外国人,大家见惯不怪。”
而且当时的鼓浪屿人,通常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比现在年轻人讲得好多了。”
但一切都随着时间发生改变,鼓浪屿上的尖顶建筑越来越少,鼓浪屿的优雅灵魂也渐渐消失,现在有的就是满街的叫卖声。

虽然王鹭佳一直缅怀过去,但同时他认定,厦门在很多方面,其实变得更好了。
以前他出去拍照,经常会在路上看见流浪汉,南普陀,火车站,轮渡,鼓浪屿,“时不时就有流浪汉坐在路边。”
现在的厦门,人口数量从20万升到300万,“至少看不到几个流浪汉了,大家日子确实好过了。”
凡此种种,都在王鹭佳的相机下,得以记录并保存。

说起来,王鹭佳拍的那些人,那些景,从黄厝到鼓浪屿,从沙坡尾到曾厝安,从中山公园到海滨公园,终究是含情脉脉的,就像厦门这座海岛本身。
他觉得,这跟相机背后的人有关系,“相机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冷冰冰的摄影器材。”谁来使用,就非常关键。
王鹭佳喜欢读书,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多读书,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发现生活的更多美感。
有人问过他,怎么拍出一张好的照片?
王鹭佳的答案是:“读书,不断去读书,不断去拍照,一定能拍出有感情的好照片。”

有感情,这对王鹭佳来说无比重要。
就像他跑去国外旅游,但国外的城市再美,王鹭佳却拍不出一张充满感情的照片,“我还是要在厦门,才拍得出有感情的照片。”
这种对厦门的情感,是融进骨子里的,没法消除,直至永恒。
就像他出名后,厦门电视台给王鹭佳拍过两次纪录片,他始终强调,厦门有多美。

为了厦门的美,他这些年还背着相机,去跟农民工讨薪。
家人劝他一把年纪,不要参与到这种事情里面去,但王鹭佳说:“这些农民工兄弟,从家乡来到厦门,帮我们建设城市,我们居然还欠钱不给,这种事情,多影响厦门的信誉?”
他拍照片,发微博,直到引起相关部门注意,介入解决,才松了口气。
这是王鹭佳对厦门的爱,好的坏的,都是爱的。

在三影堂的摄影展,很多老厦门赶来看照片,指着相片里的熟悉但久违的画面,心生怀念。
有位老人带着孙子,对着一张铁路的相片,讲起往事。
那时候的厦门,进出只靠一条铁路,如果没有这条铁路线,厦门就是一座被紧闭的孤岛。
小孙子在旁边说,爷爷骗人,我们有很多汽车和飞机,还有宇宙飞船。

这个时代变了,沧海桑田。
幸亏还有这些照片,让我们从来不需要想起,从来也不会忘记。
这可能就是影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