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文化街区•老街新意

美术长廊•文化街区•老街新意

2022-04-13    08'59''

主播: 灵动的水波

227 5

介绍:
美术长廊•文化街区•老街新意 1. 周末中午时分,一对游人经过,借茶桌泡茶歇脚,他们自带茶饮,享受着诗歌小院别样的文艺闲暇时光。 从他们谈吐中可见非同一般,男士气宇轩昂,女士典雅贤淑。闲聊中知道他们是一对退休的老伴,男士姓林,外乡人,曾是某企业的老厂长,女士是地道的厦门本土,曾在某事业单位,他们常年居住岛内,居然是第一次来这个村。 2. 女士喜欢聊天,男士静坐一边,被女士温柔照顾着。他说,他们喜欢到处走走,累了,就找一方闲地泡茶休息会。 大多数人对于旅游都是习惯了去别人的城市,自己生活的地方总觉得来日方长。疫情限制了脚步,让喜欢旅游的人不能出远门,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人们发现美的欲望,与爱生活的人,在自家门口也一样可以发现新景点。 3. 他们早就听说集美有一条美术长廊,今个趁着天气晴朗,老伴俩携手乘坐922到石鼓路站下车,就沿着财经学院的路走进大社了。非常高兴和我相遇,还和我聊了很多。 我猜他们说的美术长廊指的就是涂鸦街,习惯性的给他们介绍关于海峡两岸的涂鸦展以及嘉庚故里集美大社的文创街巷,和散落在这里的艺术家和他们的文艺工作室。 他们和很多本地人一样,虽然知道陈嘉庚,也经常来纪念馆、龙舟池、石鼓路等。却是第一次来到嘉庚的老家集美大社。 正常啊,很多在这周边居住了二三十年的人,平时走的都是官方路线,坐地铁至集美学村站下车,沿着龙舟池到南薰楼再到嘉庚纪念馆。如果是乘坐BRT嘉庚体育馆站下,沿着乐海路转到浔江路直接打卡文确楼或嘉庚纪念馆,再从浔江路右转到嘉庚路,吹着海风,绕着海边,直奔龙舟池。有些慕名前来研学或旅游的会从龙舟池绕到尚南路在走进归来堂和嘉庚故居。很少会绕进村里。有些是朋友在这里开了门店才被邀请进来,进来了发现,原来这里是别有洞天。若真让他们常年居住在此,又会嫌弃破旧,甚至是有蚊虫蚂蚁。 反倒是很多像我这样的外乡人,阴差阳错地走进来,就把这当成失落了梦里的故乡,舍不得离开了。 4. 他们知道我喜欢写作,就鼓励我多写一些关于本地的民俗文化,我说我们普通小民,不过就是用写文章来抒发情感,从来没想着要怎样怎样,但是他们都建议我多投厦门网,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或许就被采纳了,那可是造福乡里,真正是做好事呢。 他们还涚,写作就像是拍摄,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来反射,众所周知的景点比如龙舟池就没有什么好去表现的了,要多呈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新鲜东西。 是呢,这龙舟池每天都有不同的人着魔似的架着相机,夕阳、云彩、龙舟,无数的美片、诗歌在这里诞生。“多少人曾经对着龙舟池唱过情歌”。偏偏是这么美得令人心醉的龙舟池却隐藏了太多让人一提便很心碎的真实!连一个外地来此打卡的人经过时都会发出叹息。嗯,这样的一个小池子却可以延伸出整个中国行政的藏污纳垢之处。厦门市响响亮亮的一张对外名片,却因水藻治理的问题打了当地ZF官爷爷的脸。 他们也感叹厦门的文艺和这龙舟池一样,不被重视。本地人骨子里的“懒”,“懒人”、“懒政”… 5.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控,无法去伸展,我们这些用笔墨抒写人生的人,就像大社的老街和大社的传统文化一样隐着,用微弱的轻吟低叹! 诗歌小院的门前屋后,每天都像是一部无法复制的轻喜剧,剧与剧间有无限的延展,不需要绞尽脑汁的构思剧本,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人物上演。来来往往的人群,百年不变的老街新雨,纯属巧合,纯属自然。 多像我们的人生,每天都有新人进,每天都有旧人散。他们起身要走了,主动扫码,还给我留了零食,我微笑,没有再拒绝…感谢支持,有缘再会! 6. 人生需要伴侣,旅途也需要知音。看到他们搀扶着彼此走向大社的文创街心,老中青文艺,从来没有断层。升起一股暖流,内心莫名的激动起来。 20220409 午后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