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雨巷
作者:声音艺术公众号 朗诵:昌元
夏日的雨巷,如纱如幕。
小街石板,青瓦飞檐,
它走过梅雨季节,
连青苔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为石板路的两边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巷道,悠悠前行。
点点滴滴的屋檐雨,
仿佛无以言说的愁绪,
清澈入耳,黯然销魂。
这寂寥的雨巷,
像结满丁香般的幽怨,
细细长长,弯弯曲曲,又沉默不语。
唯有老墙的斑驳,明明灭灭,
诉说着一段古老的离合。
撑一把伞,寻一处驻足,
看雨滴卷起石板路上的尘埃,
热气随着水汽上升,轻拂着脚面,
恍若外婆家的猫玩闹时轻触你的绒毛。
大雨与青石板撞击泛出一个个泡泡,
它们随水流游走,
由大变小,散成万千雨滴,
映照这天地间只属于雨的喧嚣。
小巷绿植散发出的清新的香气,
若隐若现,
闭上眼恍若能与这植物的精魂对话,
问问它们这雨还有多久能停。
斑驳的老墙上的藤蔓,
被大雨冲刷得翠绿欲滴,
雨滴与青石板交流的滴答声,
让这雨中的小巷越发清幽。
有人家传来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不知是谁在听着《牡丹亭》,
听曲儿的人又生着什么模样。
古老的音乐伴着雨声,
霎时就悟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
谁家的小姐撑着伞从小巷深处走出,
晃了谁家公子的眼。
于是,想起戴望舒《雨巷》中
有着丁香花香的姑娘:
寂寥的雨巷、打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雨巷芬芳的姑娘,
在雨中默默彳亍着。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谁家的少年不顾打湿的衣衫,
在雨中尽情奔跑。
远远传来一句呼叫,他转头一笑。
那一刻,“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潇洒如在眼前;
那一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美好恰逢其时;
那一刻似走过千军万马,
那一刻似听见碧海潮生。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
碎冰碰壁当啷响”
走过千山万水,再没有别处风景
抵得过夏日的小城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