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与商道!
一般商人以赚钱为目的,"禅商"的商业活动只是"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的方便,是探索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不以赚钱为终极目的,亦不受外在道德理想的驱使。
解开这个结的关键是对"心"的理解。新时代就是心时代,新生活就是心生活,新经济就是心经济。佛学是心学,禅宗是心宗,佛经是心经。"所有的发展也只是为心灵的回归所作的铺垫"。 这种境界当然不是一般商人能达到的,它需要觉悟和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
比如对财富的看法,可以因觉悟而自觉地改变,也可以因积累和投入的扩大而不自觉地改变。海尔总裁张瑞敏推崇觉悟,他的看法是:"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有一句口头禅:"赚十万是自己的;赚一百万是家庭的;赚一千万是社会的。"一己之私的赚钱目的渐渐淡化,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境界上不来就会变成"数字游戏",而回归根本智才能体现"生存智慧"。这种"大私无私"的现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比尔盖茨最高身价曾达1千亿美元,但他声称只为三个孩子留下几百万美元,其余全部用于慈善事业。用他的话说:"我不过是财富的暂时看管人"。
在新经济时代,财是"守"不住的,是"液体"的、流动的,任何个人、家庭、民族都不可能把财富"圈死",没有人是财富的终点。用禅者的话讲,叫作"取之于空,还之于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在禅者看来,经商是赚取财富的活动,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生存本相,是一种智慧活动而非智慧本身,经商不能着相,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商又无非是真如缘起的大用,是利益众生造福社会的大行大愿,是用自己的智慧、福报、事业、财富大公于世。商本身是私,而没有对私的保护就不能有效地增长财富、行于大公。所以商人不经商就不能见禅,此谓真俗不二、禅商不二,禅是商的真源,商乃禅的妙用,惟有行此中道,才能不落二边、契入究竟。因此,经于商而不着于相,行于功利而又超于功利,这才是禅者的本色。
《禅商之道》当代企業家解脫通向彼岸的方舟,上船吧!纳商入禅让您:在境离境福慧圓滿;恢復根本智;認識生命真相;破除张扬个性的我执;获得恒久自在、清净、喜悦!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意思: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2.老子(约公元前571 --- 约公元前45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