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炎热的气息褪去时,长达七天的假期也正式收尾。
朋友A在聊天框问我:假期去哪了?我答:爬山。
朋友接着问:和谁啊?我答:自己。
朋友发了一连串吃惊的表情,我能想象那边他面色如霜打的茄子、活吞了一只苍蝇般的样子,朋友接着一声叹息:一个人?那该多孤独啊!
我想:呵呵,孤独?也许吧。
我孤独地一步步登上那座被我爬过无数次的山顶,孤独地欣赏远处山峰一点点冒出脑袋来的太阳,孤独地拍照,孤独地守护着自己内心的喜悦……
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同学一起去呢?
我想啊。可是这座山已经被我们爬过很多次啦!只有我一个人还在执着地去攀登。
这时候摆在我面前一个问题:是违背自己内心和大家一样不再去光顾那座山,还是坚持自己内心一个人执着地一次次爬完呢?
毫无疑问我选择了后者。
我明白朋友的心意。一个人多么可怕啊!仅仅“孤独”两个字眼就足以打垮我们很多人的坚持。
我们生活在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世界便是汹涌的海洋,每个人都渴望同周围的岛屿有着一丝一缕如有若无的联系。这所谓的联系结成一个网,便是我们的“圈子”。
讲到这里我便想到了朋友W。W就是一个非常在意“圈子”的女孩儿。有一次W跟我抱怨说自己本来和室友约好去看电影,结果自己临时有事,内心挣扎许久还是决定和室友一块去看电影,结果自己电影没看好,事情也给耽误了。
我问:你为啥不跟她们说不去了呢?
W回答:我们都说好了,不好意思说不去。再说,我也不想错过她们的圈子。
说来说去是不想暂时退出她所谓的“圈子”。
或许我们很多人和W一样,潜意识里认为:孤独是多么可耻啊!
可是她也不开心不是吗?或许我们忘了一件事:孤独赐给我们是自由,而“圈子”往往意味着束缚!
我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旅行,看来很孤独,可是我收获了自由不是吗?我可以自由地领略这座山四季中不同的变化,可以看到山那边第一缕初生的朝阳,这是我们的“圈子”无法给予的啊!
朋友的“圈子”如此,爱情不也类似吗?记得看《何以笙箫默》时,帅气又痴情的何以琛说道:直到那个人出现时其他的人都成了将就,而我不想将就。这时不仅大批女粉丝哭倒一片,连我们这种五尺大汉都不禁竖起大拇指,给男神点赞。
关键是当那个人出现时我不愿再将就,可是那个人没出现我们就得将就吗?
朋友M是个长腿妹子,大胸女神,有颜值,追的人能从食堂窗口拍到食堂门口。可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丽质的妹子却时不时在朋友圈晒“分手”。在别人都秀恩爱时她绝对是个另类,每当M在朋友圈写到“又一段旅程结束了”,评论一栏便会挤爆——“别伤心啦,一切都会过去”,“习惯了就好”,“怎么这么快?又换啦?”
问及M的感情生活,总是充满各种绯闻却少有进一步的发展。M常说,没有心动,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总之有一个挂名的男友就不会显得那么孤独。
在朋友圈秀恩爱大军席卷頻幕的时候,每个单身狗都会恨得牙痒痒。可是这样就是我们必须要恋爱的理由吗?,一个人,孤独着,就那么可耻吗?就那么与世界格格不入吗?
我们没有心动,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凭什么?我们凭什么把自己的大好青春浪费在一个并不心动的人身上?我们的青春档期就那么低贱吗?
我想不是的!我们完全可以给自己一段孤独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强大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不足,这样才有资格在下一个路口去迎接自己真正心动的人,不是吗?
我想,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是孤独现象最显著的群体。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孤独,想去爱,想去旅行,想迫不及待地进入不同的圈子,这没有任何非议。可是,在我们寻爱、加入圈子的时候也应该问问自己内心:这是我想要的吗?孤独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孤独当成可耻。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一个人旅行,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自然也找不到档期一样,行为一样,想法一样的圈子。把孤独拔高一点,可以说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都想活出自己,不是吗?
不是每一个俞伯牙都能找到一个钟子期,况且就算是钟子期最后不也先行离开了俞伯牙吗?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人,在人生的一段路程会和自己同行,可是有些人会离开,也有一些人会上来,自然之理。
想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初春清晨,一个人,一部车子,一肩背包,上路,而天空,一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