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打过你吗?
2015-12-02 悦然心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打骂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出现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打骂教育倒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有人在一所小学校里以“你的父母打过你吗?”为题,请孩子们认真思考后举手表态,几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挨过父母的打和骂。至于不幸被打死打残的新闻也屡有报道,有的故事还被搬上银幕。当然这算极端的例子,但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舍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马”就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
打骂孩子乃至造成终生遗憾的,其实并非是许多父母的本意。父母之所以面对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脚,实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能而已。打骂孩子的父母,过后没有不后悔的。但是到了下一次,再遇到所谓的“忍无可忍”的时候,那暴力的手就还会打向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打骂孩子还说明某些父母的头脑里还存在封建父母的旧意识,没有充分认识打骂、体罚孩子的危害性。他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同时,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灵创伤,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根源。
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的有之,离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还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的蔑视,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将来会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打骂是对孩子行为后果的一种不良处理方式,父母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与之相伴随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适度、适时。
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
打骂教育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
中国人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种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残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结果必然会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管教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有人管着的时候,这种孩子常常不敢表达自己,但没人管的时候又什么都敢做。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两面人”。
那些被打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等等。
这种幼年遭受打骂造成的人生不自信,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还会直接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挥,和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
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动而是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
综上所述,打骂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使孩子失去人生自信,而唯有尊重,才能让孩子鼓起人生信心的风帆。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避免打骂教育在自己家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