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之声第123期( 元宵节习俗 )

海燕之声第123期( 元宵节习俗 )

2016-02-22    10'40''

主播: 明日重生

154 3

介绍:
习俗】这么全的元宵节习俗,不怕被宝宝问了 2016-02-22 卢勤问答平台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让孩子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可不要被宝宝问倒了啊。   “除了吃元宵,咱们还可以干什么呢?”   “呃……”   “妈妈,为什么要舞狮子啊?”   “这个嘛……”   看,小编就是这么贴心,早就把这些都为你准备好了。元宵节的五大习俗,以及它们的由来,一应俱全。提前热身一下,然后开启“万能博士”模式,应对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吧。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赏花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孩子们最喜欢提着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闹元宵了。那么,你知道元宵赏花灯这个习俗的由来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一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舞狮龙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祭门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和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   元宵与汤圆其实指的是同一类食物,不过制作方法略有差异!   北方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大筛子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将筛子来回摇晃。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而南方的汤团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包汤团的过程就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