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那年,我戴上了牙套,算得上是大龄钢牙妹。
在此之前,身边不少人都劝过我:
“花那个冤枉钱,还不如出国旅游一趟。”
“别戴了,瞎折腾啥,到时候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多煎熬。”
“你牙齿挺整齐的呀,你看楼下李哥哥新娶的媳妇儿,牙歪七扭八的,人家都没整。”
我欣然接受大家的意见,然后还是屁颠屁颠地跑去口腔医院矫正了。
我知道我不丑啊,可我为什么要拒绝更美呢?
后来参加工作,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气血不畅。
我报了私教健身课后,同事朋友都说:“你已经够瘦了,不用运动了。”
但不断变得更好是我作为一个女孩的生存哲学。
我健身是为了塑形,让自己气色更好。瘦才不是我唯一的目标。
相信不少妹子对此都深有同感——每当我们下定决心要修炼皮囊时,耳边总有反对的声音。比如,我们少吃半碗饭、早起跑步减肥时,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你又不胖,干嘛要减肥。”
非要我胖到160斤才支持我减肥吗?再说了,我追求的不是不胖,而是纤细苗条啊。
法国作家雨果说:“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
一个人的容貌、身材、穿搭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他的精神状态、自律水平以及审美能力。
为什么不把自己打扮漂亮去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呢?
很早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
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正事就是,读书的时候,好好学习+美;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美。
自那以后,它便成了我的人生信条。
与此同时,也练就了一个特殊技能:哪怕天气再糟糕,学习工作再忙碌,生活遇到多大的不顺心,我都能苦中作乐,好好收拾自己,绝不让自己摆出一副苦兮兮的样子。
备战高考时,周遭的同学蓬头垢面,袜子不成双,衣服有异味。我仍坚持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得体舒服。
进入新媒体行业,化身为公号狗,也立志做一只优雅的狗。每天提早半小时起床,洗头,化妆,选好衣服和配饰,出了门,抬头挺胸,走路带风。
和男朋友闹小情绪,对方只要使出绝招:“宝贝儿,生气会变丑哦,你快原谅我吧。”谈丑色变的我立刻变回小绵羊。
有一句话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爱美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
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在人际交往中,颜值高的人确实更容易得到照顾、关注和宽容。
你的外表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内在决定你是否能与一个人深度交往。美貌和内涵完全不冲突,何不学会让美貌为自己加分呢?
我尤其欣赏那些内外兼修、把美作为一生必修课的女人。
宋美龄天生丽质,少女时期便生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但对于变美这件事,她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
她钟情于旗袍与三公分的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曳生姿。而她的旗袍多年来始终没有修改尺寸,由此可见,在保持身材这件事上,宋美龄花了不少心思。
她对饮食极其苛刻,每天都要称体重,若超过了她的预定标准,下一顿饭开始她就只吃一点点蔬菜沙拉,直到体重恢复她的标准值。
后来,听戴安娜王妃说,定期灌肠对美容健身很有益处,宋美龄便坚持了数十年的灌肠习惯。
此外,据说她一生保持精致的妆容,其先生蒋介石都极少见到她的素颜。
八十岁以后,她的手脚已不太灵活,抹不匀粉底,涂不好口红,眉毛也常画得一深一浅,但她仍拒绝素面朝天。
环顾周遭的人,像宋美龄这样把美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经营的女人,可谓凤毛麟角。
如同演员刘晓庆说的:“中国女人放弃自己太早了。年过二十五不再谈青春,年过三十不再谈年轻,年过四十不再谈姿色。”
其实,一个人的美丑不是由年龄决定的,而在于她对自己有多用心。
“孔雀舞神”杨丽萍年近花甲,却依旧拥有少女般纤细妖娆的身材和白皙精致的面容。
人人都羡慕她30多年来几乎未改的容颜,却少有人能像她那样严谨自律。
她的食谱是这样的——早上9时喝一杯盐水;9时至12时喝三杯普洱茶;中午12时吃午餐,内容是一小盒牛肉、一杯鸡汤和几个小苹果;傍晚吃晚餐,只有两个小苹果和一片牛肉。
每天晚上临睡前,她会拿7个大枣,开7个小孔,把枸杞放进去,在温水里泡上一夜,隔天早上,煮半个小时后饮用汁水,保养身体。
平日里,她经常研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吃什么养发,吃什么养颜,里面什么都有。”
前段时间,看了俄罗斯艺术家Konstantin Bogomolov的作品后,我更加确定,每个女人都有变得更美的可能。
这位艺术家为了证明“每个女性都是女王”,创办了一个造型学校,免费帮女性改变形象。
每个平庸甚至憔悴无神的女人,经他的巧手改造后,都像脱胎换骨般,变得闪闪发光。
若不是因为这次改造,她们一定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美。
你不丑,但为什么要拒绝更美呢?
注重外表并非一件肤浅的事,而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你用心吃饭、按时休息,去修炼玲珑有致的线条,去妆点赏心悦目的容颜,过得有情有趣。
变美以后,便不自觉地就多了自信和底气,仿佛穿上一件盔甲,可以更从容地应对外界的兵荒马乱。
美应该是疲惫生活里最好的馈赠,也是一种高明的生存能力。
努力变美吧,任何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