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精彩文摘】
1. 中医临床常见,对同一病人,不同的大夫可作出不同的辨证诊断,开出不同的方子,即便是完全相反的辨证治疗,不论是否治愈,都能得到“圆满解释”。也就是说,在同一前提下,理论为完全不同的结果提供了依据,说明理论是将各种逻辑可能性都列出了。
2. 运气学说的预测“对已发生的灾害性天气的年份来说是100%的符合,而对另外未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大多数年份来说,恰恰是100%的不符合”。也就是说,只能用来解释已发生的反常气候,却不能作为预报气候变化的理论使用。换句方法论的话说,它罗列了各种逻辑可能性,出现反常总能解释,而选择其一种预测则未必符合。等于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貌似道出了复杂的规律,实则信息量近乎零。明白了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原则,我们便可醒悟,对于这种理论,不必再劳心费力去验证了,因为它不具有可检验性。
3. 李东垣不愿或不敢推翻原理论,而是煞费苦心地作特设性修改,提出“阴火”的概念以维护原理论而逃避证伪。
4. 如临床发现补肾药有助于治疗脾虚证,但理论上肾水并不生脾土,便加上一条“肾火生脾土”,不顾两脏原来是相克关系了。这样,发现一种现象与理论不符,便打一块补丁,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却越来越弱了。因为这种“打补丁”的理论包含了各种逻辑可能性,若看不透其经验含义,初学者便感到无所适从。
5. 如果说中医学中理论陈述的不可证伪性因素尚可纠正的话,那么,基本概念不具备可操作性则是无可救药的。因为只要给予操作定义,就意味着概念的改变,等于改变了整个理论。……如此,则中医现代化,首先必须是科学形态这一本质上的现代化,即化自然科学形态为经验科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