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一个角落,有人懂你
作者:大老振读经典原创
会不会有那么一刻,内心忽然被一种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所吞噬、举目四望却无人可诉?
世界那么大,竟然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真正落足的地方,哪怕仅仅是一席之地;
竟然不知道有谁可以倾诉自己的心事,哪怕仅仅是一个陌生人。
一千二百年前一个深秋的夜晚,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浔阳江畔,凄凉无声的冷月、萧瑟惨淡的秋风、迎风飘舞的枫叶、片片摇曳的荻花,它们见证了一个著名诗人和一个落魄歌妓心灵相通的整个过程。
因此流传下来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一种引发很多人心灵共鸣的心情,以及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1
诗人是白居易,那时的他在整个大唐都是风云人物,提起著名的《长恨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44岁的白居易来到江州的时候,是被贬官过来的。他就像是一块散发着无穷热情的火碳,突然间被一盆冷水浇灭了。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他一出生,就是一块小火碳儿。
才六个月大,奶妈抱着他玩笑似的让他指书屏上的“之”和“无”字,他居然都能指出来,放在别的地方他也能直接找到,屡试不爽。一个婴儿,还不会开口说话,就为浩瀚博大的汉语词库贡献了一个成语:略识之无。
五岁开始学习写诗;九岁精通声律;十五岁写下“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来描述一家人躲避战乱的诗句。
十六岁初到长安,大诗人顾况曾经调侃这个风尘仆仆的少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呀!”然而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令顾况刮目相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白居易不仅在长安住了下来,而且还获得了明星般的待遇。盛夏时节,酷热难耐,权贵富豪纷纷掏钱都不一定能买的到的冰块,直接有人送到他的住处,分文不取。
聪明,原本就很令人羡慕了,可是偏偏他还很努力。因为要参加科举考试,他回到符离家中,对,就是那个以符离集烧鸡而著名的安徽符离,白居易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把家迁到了这里。
因为读书时间太长,口舌生了疮;因为不停地写字,手肘都生了茧子。眼睛很早就近视了,无奈那时没有眼镜,所以他总是眯着眼伸着脖子看人,背早早就驼了。
他不在乎这个,因为他是小火碳,他的心里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他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这样才能对得起他病死襄阳的父亲,才能对得起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他们兄弟五个和母亲的大哥白幼文,才能对得起他中兴大唐的理想。
科举考试历来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明经,即“明习经书”,记忆力好背得熟就可以通过;进士,不仅要考对经书的理解、还要考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只要考过就可以当官拿俸禄了。
考中进士那一年,他二十九岁。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记录了他当年的激动和得意。
被授予官职的小火碳儿从此更加熊熊燃烧。
他是那样的热血澎湃!他天真的幻想用他的诗歌做利剑、做刀枪来改变这个世界,实现唐朝中兴的愿望!
他以为,只要他有足够的才华和热情,就一定可以施展他的抱负。
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把他的才华和热情全部绽放,就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政敌利用他的利剑、刀枪把他扎伤了。
那时候,他刚刚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而他最爱最爱的女儿,也刚刚夭折。
可是他寄予厚望的唐宪宗,居然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刺史,一日之内,又降为江州司马。
仅仅相当于一个市长的秘书而已,这对于满怀一腔报国之志的白居易而言,是怎样沉痛的打击?
有谁会理解他内心的愤懑、痛苦和孤独?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从来没有熊熊燃烧过,就永远体会不到心如死灰的感觉。
他没有想到,他会在这偏远的地方遇到琵琶女。
2
大家都叫她“商人妇”或者“琵琶女”,没有人知道,她原来的名字叫做裴兴奴。
她依稀记得,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和爹娘一起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出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来到都城长安。
她喜欢这里的繁华,更喜欢那群在父母开的葡萄酒馆里喝酒的客人夸她漂亮。
他们喊她“胡女”,她也知道自己洁白的皮肤、微卷的头发、高耸的鼻梁、碧玉一样的眼睛和他们这里的汉人不一样。
她连忙趁着他们笑的时候大着胆子问他们一个爹娘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这里为什么要叫‘虾蟆陵’这么一个怪怪的名字?我来了这么久怎么也没有看到一只蛤蟆呢?”
这些人爆发出一阵大笑,然后解释给她听:
“汉朝时有个非常有名的经学大师董仲舒葬在这里,汉武帝非常尊重他,每次从他的陵墓前经过的时候都要下马,这里以后就叫“下马陵”了。你们胡人听不清长安话,才叫“虾蟆陵”的,哪里有蛤蟆什么关系呢?”
然后这些人就开始讲她不感兴趣的话题了,都是哪里又打仗了,哪个藩镇节度使又想造反了,还有什么党争、宦官之类的,她就跑开去不再听。
她的家里有一把很奇怪的东西,像是半个切开的梨,上面有四条线,她经常见娘用手指拨弄那四条线,就会发出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
娘告诉她:这是乐器,叫做琵琶,上面这四条线,叫做弦。
她又问娘:“为什么要叫‘琵琶’,而不是别的什么名字?”她的娘回答不上来。
不过她后来还是知道了答案,那是她的师傅曹纲告诉她的。
“琵琶”这两个字上面都有两个“玉”,意为二玉相碰发出的悦耳碰击声。“琵”字下面的“比”,是指这些琴弦并列在一起的样子,而“琶”下面的“巴”字,不正是琴附着在演奏者的身上的样子吗?”
对啊,琵琶真的是必须抱在怀里弹呢,和中原的琴瑟一点都不一样,而且声音那么清脆,真的很好听呢!
不过这个总是爱问为什么的小姑娘却没有像当年知道”虾蟆陵“的答案后那样欢呼雀跃,她的爹被捉去做壮丁、娘跟着去军营里做饭,他们一走就杳无音讯了。
她的庶母,那个从小就很疼爱她的阿姨,没有办法,把她送到教坊里去弹琵琶,她自己带着弟弟在家里艰难度日。
她很快就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才艺,成为教坊里的一姐。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她怎知自己尽管色艺双绝,却终究是地位低下的艺妓?
她怎知那些京都的富二代为她和(hè)拍子击碎了多少首饰、行酒令时洒了多少酒弄脏了多少衣服?她怎知那些人争着送她礼物、为她争风吃醋,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而并不是真心的爱她?她怎知她也会从十三岁的豆蔻年华渐渐的年老色衰、一切繁华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美丽幻影?
她只知道“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就这样在灯红酒绿、浑浑噩噩中挥霍着自己的青春,直到她听说阿姨死了、弟弟从军去了的消息,她忽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她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曾经的万众瞩目,最终难逃“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结局,她草草找了个商人嫁了。只要有个家,有个能安身的地方,就好。
而她的家,就在这条船上。她不过是商人的外室,她的丈夫每个月都会从长安拿到贩茶的通行证,经过江州这里,和她小聚两天,然后到浮梁(今江西景德镇)贩了茶叶,从水路返回长安卖掉。
她所能做的,就是守在这条船上,等待、回忆、消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