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
《龟虽寿》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从附近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诗人无限感慨.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这是诗的弦外之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之后仍要上山。诗人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虽未明言劝诫,而读者自知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普遍道理。这就是诗歌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的好例子。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那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楞楞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常记溪亭日暮,沉酒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这样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诗人借助这一现象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