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名家笔下的母亲,感受温柔深厚的母爱

十位名家笔下的母亲,感受温柔深厚的母爱

2017-05-14    21'01''

主播: 雁来花开

295 3

介绍:
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末班车与一个深爱你的人。而有一个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爱的代名词,她创造了我们的未来,也保护着我们的未来。从我们呱呱坠地,她把所有的青春与牵挂都给予了我们,这个人就是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对母爱的赞颂,但这仍旧不足以说尽母爱的伟大。母亲的爱温柔、无私、伟大且坚定,点点滴滴都渗透在孩子成长的岁月当中。母亲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风水。 今天是母亲节,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读十位名家笔下那隽永的文字,回望他们身后慈祥的母亲,感受一段段动人的母子之情,读懂温柔深厚的母爱。 希望你能从此更懂你的母亲,更爱你的母亲。祝福天下的母亲。 1、丰子恺忆母亲:慈爱的笑容,严肃的光辉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2、席慕蓉忆母亲: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3、贾平凹忆母亲:谁想哩,妈想哩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4、三毛忆母亲: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5、冰心忆母亲:母亲是自己生命的情思,心灵的故乡 在《繁星》、《春水》、《我的故乡》中,我们都能看到冰心母亲圣母般的身影,都能听到她对崇高母爱深情而热烈的讴歌。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希望我早点成亲,毕竟三个弟弟都娶了媳妇,老大的‘我’还是孤怜怜的过着流浪的生活。她在担心孩子们家庭的同时,总不忘教导孩子们,也不忘做家务去关心身边的人。她不但是我的母亲,而且是我的知友。她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的接受现代的一切。她热烈的爱着‘家’,以为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字里行间,一种无私奉献的母性光辉熠熠闪耀,令人幸福绵长。 6、史铁生忆母亲: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二十岁时,史铁生的双腿残废了,母亲为了给他治病,白了头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一次次无效的治疗让史铁生失去了信心,他对母亲说,“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然而母亲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对儿子说,“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史铁生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后,母亲鼓励他,“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为了史铁生能更好地投入写作,母亲到处去给他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史铁生成名时,母亲却已去世多年。他常常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他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 7、林清玄忆母亲:她拿起床头的剪刀亲手剪断我的脐带 林清玄和母亲有着不可思议的因缘,“她生我的那天,父亲急急跑出去请产婆来接生,产婆还没有来的时候我就生出了,是母亲拿起床头的剪刀亲手剪断我的脐带,使我顺利地投生到这个世界。” 年幼的时候,林清玄是最令母亲操心的孩子,“她为我的病弱不知道流了多少泪,在我得急病的时候,她抱着我跑十几里路去看医生,是常有的事。”除了关注孩子的健康,林清玄的母亲还很重视基础教育,“很小的时候她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我如今写得一手好字就是受到她的影响,她常说:‘别人从你的字里就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了。’” 林清玄感慨,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无数的平凡人之一,却也是这个世界上无数伟大的母亲之一,“她是那样传统,有着强大的韧力与耐力,才能从艰苦的农村生活过来,丝毫不怀忧怨恨。她们那一代的生活目标非常的单纯,只是顾着丈夫、照护儿女,几乎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存在,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忧病都是因我们而起,她的快乐也是因我们而起。” 8、老舍忆母亲:她在鬼子的刺刀下,在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的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在老舍一岁半时,父亲去世,母亲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柔软的母亲却不怕,她在鬼子的刺刀下,在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母亲去世一年后,老舍才从家书中得知噩耗。他悲痛感叹:“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9、胡适忆母亲: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胡适父亲去世早,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平时对他管束最严。胡适回忆,“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胡适坦言,自己受了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0、莫言忆母亲:是“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 莫言从小家贫,母亲的坚强、善良、淳朴、宽容影响了年幼的莫言。他曾感叹:“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对于母亲的坚强,莫言在散文《母亲》中有一段叙述:父亲被诬陷,家中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村子中几个女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自杀,我总是担心母亲也会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有一次下工回来没有发现母亲,我急得大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面走进来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也体现了母亲绝不会因生活的苦难而撒手的坚韧品质。 莫言讲过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有一次,他跟随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其他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但莫言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了。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打了她一个耳光,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当时,母亲被打倒在地,她那种沮丧无助的表情让莫言刻骨铭心。多年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想冲上去找他报仇,却被母亲一把拉住,母亲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爱如细流,润物无声。透过名家笔下对母亲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美国作家惠特曼说得好:“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时间无尽,母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