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中,一团跳跃的火焰》
作者、诵读:雁来花开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许在我们寻常人的眼中,风是信使,雪是精灵,足可以唤起我们诗意的遐想。而在作家刘亮程的笔下,风的寒意太刻骨了,雪的冷意太巨大了,有着透心的寒冷。
刘亮程,一位60后新疆作家,被当代文坛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的散文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动人真情的力量。
讲授完刘亮程的散文《寒风吹彻》,几天来,我的脑中一直有文字在流动,仿佛有寒风阵阵吹来,冷彻全身。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每个生命都是孤独地在路上走着,没有谁能真正帮得了别人,尤其是当生命中的寒风吹来,那透彻骨髓,心扉的寒冷谁又能帮别人抵挡住呢?
永远冷暖自知,不要奢望别人来疼,别人都很忙的。你的冷暖,别人无暇顾及。
未曾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夏虫不可以语冰。感同身受,才有理解,可没有谁有义务理解你。做自己吧,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生命在一定的宿命意义上与苦难相伴,个体人生何尝不是一幕无法改写的悲剧,寒风将人生“吹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逾越的共同命运。
如果说自然界的冬天是生命外部的袭击者,那么,生命中的寒冷则主要来自内心。这寒冷就是人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它是人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最痛切的感觉。
人生的道路如此漫长,有哪一个人会一帆风顺?谁又会没有磕磕绊绊?谁能不碰到生命的痛处?谁能逃得脱生命中的那份苍凉?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熬过寒风吹彻的冬天,然后等待着春暖花开。而有的人即使侥幸熬过了寒冷,仍以决绝的方式离开了。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下那么多温暖欢乐的文字,因丈夫潜水意外身亡,三毛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用一双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给予多少人希望,可作者海子却在轰隆的铁轨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三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哪怕他已经熬过了寒冷。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寒风有多肆虐,内心就要有多强大。人生因为有期待和希望,才让人留恋,我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常常充满希望的人。可无数个孤枕难眠、夜不能寐的清冷长夜,无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的孤独时刻,无数次人前欢笑、人后落泪的强颜欢笑,都让我被寒风吹彻。期待和希望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吧!
N多年来,一颗心飘忽无定所。我总是在昨天的伤口上反反复复地描画,总是想拆穿全世界的面具和谎话,我的眼泪流在冰冷的脸颊上从来不是由于感动而是缘于心酸。我甚至都忘了如何真诚地去拥抱美好。
在我孤独,悲伤的日子,我不知该悄悄地念一念谁的名字,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从来没有这样的人。没有人想疼我如初,护我安好,一生呵护。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自然界的许多力量都可以毫不留情地把人毁灭;人同时又是伟大的,因为人有思想,可以反思自己的生命及这个世界。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在路途的终点,而在于过程中的点滴琐事,不管是快乐还是苦难,它们都让生命一次次得到提升。
曾经,我因为下雪欣喜,喜欢雪中漫步时,雪花洒落肩头的唯美,也因为下雪忧伤,没有人陪我在雪中一直走下去,走到白头。读了刘亮程,我懂得了其实下不下雪,都要好好爱自己。
有人陪着在风雪中走下去,一直走到白头是一种浪漫,自己一个人走,不过孤独些,不过清冷些,可有什么关系呢?雪常有,一起在雪中走的人不常有,走着走着就白了头的更难求。有时一个人好过两个人,一个人不用担心辜负,也没有背叛,如此,挺好。
苦难与孤独是生命恒久的主题。但寒风吹彻中,我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还有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愿。在生命还有热力的时候,我要做一团跳跃于寒风中的火焰,我们都深情地活着,这世界就不会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