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花开解析《三峡》(郦道元散文)

雁来花开解析《三峡》(郦道元散文)

2021-08-12    27'21''

主播: 雁来花开

363 3

介绍: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郦道元南北朝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博览群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 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而且,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 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 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大量水文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察搜集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其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核实书上的记载。他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木质等。 撰有水经注40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水经》中记载的大小河流 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共30多万字,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 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 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他的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以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来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公元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寅杀害。 此篇《三峡》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我数了数,应该是156个字,短短的100多个字,就把700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作品原文 三峡1 第一段 自2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重岩叠嶂4,隐5天蔽日。自非6亭午7夜分8,不见曦月9。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在句点上的“处”、“日”、“月”,都是去声,归音要满要到位,语势要向下。 第二段 至于夏水襄陵10,沿溯阻绝11。或12王命13急宣14,有时朝发白帝15,暮到江陵16,其间17千二百里18,虽19乘奔20御21风,不以22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从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第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绝巘26多生怪柏27,悬泉28瀑布,飞漱29其间,清荣峻茂30,良多趣味31。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第三段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第四段 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34涧肃35,常有高猿长啸36,属37引38凄异39,空谷传响40,哀转久绝41。故渔者歌曰:“巴东42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43泪沾44裳45。”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朗读这篇短文要注意五点:理解内涵;读好句读(dou四声);分清层次;注意韵律;归音到位。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这一段里,每至的宾语不止是“晴初霜旦”,还包括“林寒涧肃”,不论现代标点如何,要把“肃”字看做一个句点,语势是向下的,归音是满的,但同时对后面的文字保持开敞的意味。 常有的宾语从“高猿长啸”一直到“哀转久绝”,这个逻辑关系必须要交代清楚。但是,与前面的例子类似,要把“异”字看做一个句点,语势是向下的,归音是满的,同时对后面的文字保持开敞的意味。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骈体文句法上和声韵上的凹凸不平而又连绵不断,既有语言文字的建筑美感,又有其音乐美感。 “故渔者歌曰”的“故”,是对这一段前面文字的总领,前面文字的关系读不出来,这个“故”字的总领意味也就读不出来了。 “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至于夏水襄陵”的“至于”、“或王命急宣”的“或”、“虽乘奔御风”的“虽”、“则素湍绿潭”的“则”、“每至晴初霜旦”的“每至”、“常有高猿长啸”的“常有”、“故渔者歌曰”的“故”,一方面,只有把文章的逻辑关系认识清楚,才能读好这些词,才能读好这个文;另外一方面,把这些词读好,全文的语义逻辑关系和声韵效果也就差不多都读出来了。 关于“哀转久绝”的“转”,应该读三声还是读四声,一直有人在争论。“转”如果读四声,就是“啭”字的通假,就是“鸣叫”的意思。如果读三声就是“婉转”的意思。查阅了古汉语词典,转当婉转讲,所列词条也是三峡这句。所以该读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