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32首
邶风第7首
凯风
佚名〔先秦〕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疑难字注音版
凯风
佚名〔先秦〕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ú)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yuán)有寒泉?在浚(jùn)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xiàn)睆(huàn)黄鸟,载(zài)好(hǎo)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注释
[1]凯风,和风。凯,通“恺”,和乐。《毛传》:“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者。”《郑笺》:“兴者,以凯风喻宽仁之母。”
[2]棘,酸枣树。《毛传》:“棘,难长养者。”棘不易长大,长大也不成材,这是子女自谦之比。心,有双关意,表面指棘之萌芽,暗含己心之意。
[3]夭夭,少壮貌。此句以棘芽长成壮枝比兴子女渐渐长大。
[4]母氏,母亲,古人称妇女为氏。劬(qú)劳,辛勤,劳苦。
[5]棘薪,棘长成可作薪柴。喻已长大成人,但不成材,只堪为薪。
[6]圣,明智。善,善良。
[7]令人,品德好的人。令,善,美好。此句言我们子女中没有成材的。后二章“母氏劳苦”“莫慰母心”,即由此而言。
[8]爰,句首助词。寒泉,清凉的泉水。
[9]浚,卫国邑名,是作者母子所住处。其地在今河南濮阳市南。下,地下。以上二句以浚邑寒泉尚能养人,比兴“有子七人”却使“母氏劳苦”。
[10]睍(xiàn)睆(huàn),美丽貌。
[11]载,句首助词。以上二句以黄鸟能以容、音悦人,比兴“有子七人”却“莫慰母心”。《正义》:“言黄鸟有]睍(xiàn)睆之容貌,则又和好其音声,以兴孝子当和其颜色,顺其辞令也。”
【赏析】:
中国古人信奉“百善孝为先”的美德,这首《凯风》就是古代先民孝敬之心的反映。
这是一首子女感谢母亲辛勤抚育成人而自愧不能报答其深恩的诗歌。诗作者把母亲比成和煦的南风,把自己比成棘树之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母亲劬劳、圣善,自愧未成大材、品德不佳。不能供养母亲,使她享福不受劳苦,连那浚地的寒泉都不如;不能以和颜顺辞悦慰母亲,使她欢乐,连那黄鸟都不如。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第一章言母亲抚育幼子,十分辛劳。“凯风”是从南方吹来的和暖之风,可以滋养万物,这种品性也正是不辞辛劳、养育儿女的母亲所具有的;酸枣树初发芽时树心红赤,“棘心”即是幼小的酸枣树,比喻年幼的儿子。“棘心夭夭”象征幼小却茁壮成长的儿子们,小酸枣树在“凯风”的吹拂下枝干渐壮,幼子的健康成长则是母亲艰难抚养的结果。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第二章与第一章的前两句一字之差,由“心”变为“薪”意味着枣树长成,已经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在母亲的养育下长大成人。可是凯风吹拂下长大的枣树,却只有薪柴之用,没有更多的好处;母亲辛苦抚养成人的儿子,也像这枣树一样,不能给母亲任何报答。“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正是儿子对自己不成材,辜负母亲“圣善”养育之恩的自责。
诗人似乎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现人子的惭愧自责之心,于是三、四两章改换角度,加深自愧之意。“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寒泉自浚邑流出,它清凉的泉水反过来可以滋润浚邑;儿子七个,让母亲辛勤操劳,却不能替母亲分忧解难。“睍(xiàn)睆(huàn)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好看的黄鸟传来好听的叫声;母亲有七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够安慰她的心。寒泉、黄鸟不通情意,尚且还能有所回报,我们做儿子的竟不能为母亲做点什么,真是连泉水、黄鸟都比不上。
比兴是《诗经》的独特魅力所在,这首诗可以说将《诗经》的比兴手法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四章里每章的一二两句都是兴句,但作用有所不同。对于《诗经》比兴手法的定义,人们一直纠缠不清,或混为一谈,或主张截然对立。其实,比、兴是有所区别的,但又是常常一起出现,互为补充。而更多时候,比与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
《凯风》中的起兴即为一种“兴中有比”的浑融状态,用清代姚际恒的话说就是“兴而比也”。“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和“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是兴句,同时也是比喻句。主人公看到和暖南风吹拂下蓬勃生长的酸枣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她犹如徐徐而来的和风,为教养儿子长年辛劳不息,她明白事理,善良慈爱,可是我们这么多兄弟就跟那些酸枣树一样,没有一个栋梁之才,实在有愧于母亲多年的辛勤养育。
单纯的比句是以彼物喻此物,以好比好,以坏比坏。而兴中有比时,既可以以好比好,也可以以好反衬不好。此诗三、四章的兴句发挥的正是这种反衬作用。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后二章,以寒泉之益于浚,黄鸟之好其音,喻七子不能事悦其母,泉鸟之不如也。”正好指明了寒泉、黄鸟两句的反比之意。像此诗主人公这样念念不忘母亲的恩德,应是孝道的一项基本内容。
这种比兴除了巧妙而蕴藉地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还诉诸人们形象、鲜明、生动的画面;南风、棘心、寒泉、黄鸟、好音,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而且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画面。正因为作者抒发感情是“缘情而发”,才能如此纯朴、自然、和谐地抒发了爱母之情,而这些比兴事物的选择又极贴切配合了抒情,这是本诗的最佳妙处。“棘心”的“心”一语双关,既是写萌芽,又表示子女之心,亦见作者语言的精妙。
这是一首子女向母亲抒发感激之情的诗,诗人在说自己无论怎样做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深恩。作者赞美、感激母亲,对自己是自谦、自责而图奋勉。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尊敬父母美德的渊源。然而母亲“劬劳、圣善”“有子七人”,而且这些子女都是感恩、自谦、自责的儿女,她却仍“劳苦”不得安慰,这正是当时社会的残酷压迫所致,使人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因知作者属于人民阶层。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歌咏母亲恩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