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75
郑风1
◎缁衣◎
佚名 〔先秦〕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疑难字注音版
佚名 〔先秦〕
缁zī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càn兮。
缁衣之席x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黑衣服你穿上很合体,
破了,我拆了再另做衣。
你到官舍去把公事办,
回来,我给你把新衣换。
黑衣服你穿上很好看,
破了,我拆了再做一件。
你到官舍去把公事办,
回来,我给你把新衣换。
黑衣服你穿上很舒服,
破了,我拆了再另做出。
你到官舍去把公事办,
回来,我给你把新衣换。
【注释】
缁(zī)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
宜:合适。指衣服合身。
敝:坏。
改为、改造、改作:这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
适:往。馆:官舍。
粲(càn):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一说餐的假借。
好:指缁衣美好。
席(xí):宽大舒适。古以宽大为美。
【赏析】
《郑风·缁衣》一诗,尽管语句平铺直叙,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亦少了你侬我侬的缠绵,但其中的意义并不输给其他经典。
这首诗没有起兴,没有比喻,直叙故事,笔法纯用赋体。“敝,予又改造兮”一句分为二句,突破《诗经》的惯用句式,灵活而有生活气息。后面又用“还,予授子之粲兮”与之相应,显得整齐统一。
三章共叙一事,稍改韵尾,其他重复以加强语气,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三章只为叙一事: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蓆”,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即好得已经近乎完美,对缁衣称赞有加;对改制新的朝衣的描写,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同样的意思,只是语气稍有分别。
这一系列形容词与动词的运用,将主人公的细致与周到体贴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每一章的末句,只字未改,全然复沓,单在艺术形式上,诗的作者就用简单的言语为读者设置了一团迷雾:如此强烈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一件事情,诗人到底在强调什么呢?
至此,诗旨还朦胧未解,究竟改衣赠衣的人是何人,收衣人是谁,二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夫妻、恋人?还是君臣?对此,古人的说法偏向于君臣之谊。《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宋代的朱熹大抵赞同“爱贤”这一说法。当代学者高亨先生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至此,诗中所叙述的人物关系大抵明了了,即对君主与臣子的关系的赞咏,只是对于“赠衣”的动机各家可谓是各有争鸣。
但当代不少学者并不苟同于此,他们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给丈夫上朝穿的朝服,她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适,这符合赠衣者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缁衣》又是《诗经》中描写爱恋的另一种极致,普普通通的一个赠衣情节,却将一种女子发自内心流露出的对丈夫的深情含蓄地表现出来。有人说这是卿大夫的妻妾为了讨好丈夫,这样的说法可能过于狭隘。如果真的是只为讨巧,那么溢美之词会比做一件衣服来得更直接些。
无论是支持妻赠衣说的“郑声淫”的论点,还是支持君贤臣说的“好贤”之依据,这首《缁衣》给读者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想必都是巨大的。无论是妻还是君,为他人改衣赠衣的举动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值得珍惜的尊重与爱戴,在郭店楚简出土的《缁衣》简中称:“夫子曰:好美如好《缁衣》。”可见,诗里所赞美是一种“好美”的品德,从这个意义上去体会作品,两种说法似乎就可以殊途同归了。
《缁衣》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诗经》,“诗三百”中并非仅有风花雪月,思妇怨女。风花雪月里也有大寄托,寄托了我国先民的理想,寄托了做人、处世甚至为政的理想之道;风花雪月之外更有家国之大爱,爱恋人、爱家庭甚至爱国家的每一个子民。先人们就是在这一首首或歌颂或讽刺的风雅中,把诗歌这种古老艺术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