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听到了这么一位歌手,突然看到了粉丝笔下所描述的森田童子,突然想把它们做成一期节目
节目原文出自@细雪是遗忘的良药(网易云音乐用户)已获原作者授权 非常感谢~
节目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本人观点,每个人对于分享的定义和所感受到的森田童子都是不同的
这是一期比较致郁的节目,成品做完我觉得我简直需要去呼吸下新鲜空气23333
明天周一,祝度过愉快的一周~
PS: 字数限制附上部分原文
我最讨厌的词。
其中之一是“分享”。
怎么看这个词中间都带有某种伪善的意味,以及一定程度的阴谋论。因为,出于理所当然的私心和占有欲,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没办法跟外人共享的。分享这个行为本身,从最开始就带有希望得到回应的强烈意图,为什么对方一定要接受你主观的期待呢?
如果把你认为是极为珍贵的东西,兴致勃勃地传达给某人,而某人却表现出不解、困惑甚至是无视、否决,你内心深处一定会觉得倍受打击吧?在分享的同时,就必然要冒着风险,所谓无法达成一致的失落,不是吗?况且,也真不是人人都值得你传达的——为什么要分享给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呢?对于那些震撼到你的灵魂深处的事物、让你的情绪出现微妙波动的东西,就更加不能分享了。因为无法言喻的缘故。话语是无法表达感知的,我一直这么坚信,开口的同时,就注定了本质的丧失。
所以,比起“分享”,我认为“共鸣”更好。不要说,静静藏在心底,然后期待某个一拍即合的时刻吧。你感受到的东西,必然在某个地方,有另外的人得出了跟你一样的结论,一定是如此。突如其来的交集,这是最好。 我不愿意分享的东西,其中之一是森田童子。
最近有个补全野岛伸司的计划,在默默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他所写的森田童子。
“高中时代有个叫神山的朋友。盛夏头上也系着红色的围巾,是个个子很高眉清目秀的才子。没见过他怎么学习,不过常年维持着学年首位的成绩。
他笑起来一副讥讽的样子,有一天,他邀请我去听童子的实况录音。从浦和的高中我们乘坐电车,到了新宿的live house。
沿路他浮起那个讥讽笑谈起了12年前的话,唱着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学生运动等那样的歌。
在昏暗的照明下,童子伏在地上口齿不清的发出透明般的声音,倚靠在店后面的墙上,感动着歌声及疼痛和绝望都无感知的我们的年代,我无声的落泪。神山不新奇地笑,我沉默着。
第二天的早上,上学路的途中他从口喷出泡因癫痫倒下去。远远的看他的红围巾像是血,后来听说他哈哈笑着说那只是啤酒。
不知不觉我担当剧作家这个职业,毕业之后再也没遇见过神山,不过,《高校教师》的电视剧使用了童子的曲子,我第一次切实感受到了神山的痛苦,想到10年前的自己,不得不说出曾经扭曲的虚荣心。”
如果不是因为野岛伸司,不是因为《高校教师》,那么森田童子将会在这个世纪一味地沉寂下去,比现在这种小众的地位,还要沉寂数倍。 不记得有谁评论过,说森田童子所歌唱的内容,注定了她不能像中岛美雪一样长青。我相当认同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她在发行了寥寥几张专辑以后就毅然退出,过着谁也不知道真相的神秘生活,而是因为自闭和绝望,本来就不是主流。森田童子是属于青春期的,她也属于那些青春期被过度延长的人,而且出于她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这种青春期又陈旧又老式,属于70年代,或者更早以前。
正如久石让与宫崎骏,三谷幸喜与服部隆之,今敏与平泽进,一个导演要运气好到怎样的地步,才能找到一个能用音乐诠释自己作品的知音。野岛伸司和森田童子有点不同,这是编剧与歌手的合作,森田童子只不过为《高校教师》唱了那么两首歌,却成为她音乐生涯的巅峰。这不是个巧合,一个编剧的变态美学观,一个歌手的黑暗冷漠基调——偏激到这种程度的绝望,恐怕这世上没有几个成年人依然能如此——然而他们碰撞了。
野岛伸司找到了森田童子,完全是出于自身的私心和热爱,事实证明,依靠直觉往往在无意中产生奇迹。没有森田童子,《高校教师》顶多是个牛片,差那么一点火候,就无法称之为神作。 1993年,野岛伸司找到了森田童子,为《高校教师》打造了两首主题曲:《假如我死了》和《我们的失败》。我第一次听到森田童子,就是这两首歌,但那已经是十年后,2003年版的《高校教师》。
93版《高校教师》的日剧迷们,几乎都不喜欢03版,尽管后者的主演是大名鼎鼎的藤木直人和上户彩。我之所以如此热爱03版,其中很大原因大概是迟迟没把93版找来看。我只看过剧照就知道93版肯定是完胜了,女主是樱井幸子,野岛伸司最爱用的女演员,男主角真田广之,在古装戏和武打片里更有建树——这两人实在相貌平平,说是完全没有偶像气质也不为过。但剧照中的他们站在一起,却意外地协调,却充满了生活气息——那是黄金期的日剧必有的气场,手段粗糙却情感细腻,真实所以没有距离感。
我想若是森田童子本人,应该也是更喜欢93版的。用华丽来诠释空虚与绝望是种弄巧成拙的做法,容易变成无病呻吟的病态,唯有质朴与原始,才是火候刚刚好,不必渲染,不必煽情,诚挚的表达最能直抵人心。
随着93年电视剧版,同年由唐泽寿明主演的电影版《高校教师》也上映了,《假如我死了》因此走红。后来,我断断续续在一些电影里听到这首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2年小栗旬和宫崎葵主演的《蓝与白形成的蔚蓝色》中,这部电影称不上是好,校园事件中遭受欺负后一心想寻死的女生,意外地将她拯救出来的男生,俗套的故事。但是,男声版的《假如我死了》却毫无违和感地响起:“如果我死了,请悄悄地将我忘了,寂寞的时候,就在我喜欢的油菜花田中为我哭泣吧。”你突然就能想起阴郁的青春期,也曾有过这般心境。
这首歌出现的场景,意外地都那么恰到好处,我相信这是因为愿意选择森田童子的编剧或导演,都不是出于某种噱头,而是深受这个人影响之后,带着致敬意味的爱。一个深受过森田童子影响的人,能与她背道而驰到哪里去呢? 而且我相信绝望来自于个人。《高校教师》虽然最终被定位在了“师生恋”的基调上,但爱却不是主题,人之赴死的刻画来得更加意味深长。《蓝与白形成的蔚蓝色》也是,男生和女生之间并没有产生爱情,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惺惺相惜,这种一体化不是明媚悠扬的,而是来自于备受排斥后的失败感,看不见未来的茫然。森田童子就是这个意思,她在《我们的失败》里不加修饰地唱着“再见你也没有用啦,你只是惊讶地看着我,你的小孩看来很健康呢,昔日的对话已经结束了”。那种孤独感丝毫没有矫情,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直白,说起来轻描淡写,在彼时彼地,却是难以逾越的高墙铁壁。最简单,才来得最深刻。
闭上眼睛,请你想象——此时此刻,身边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环境周遭,在光明中也好在黑暗中也好,能感受到的顶多只有潮湿的风吹过,以疾驰的速度穿过你的身体,不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