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美 2023 04 17
诵读《孟子》第53天
滕文公章句上
凡五章
【原文】
5.3.1、滕文公/问/为(维)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消xiāo]尔/索绹[淘táo];亟(急)其/乘(成)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维)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屁)/邪侈(尺),无不为(维)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共),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十)/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借jiè]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叫jiào]数岁之中/以为常。乐[lè]岁,粒米狼戾[立lì],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维)民/父母,使民盻[细xì]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治)/转(賺)乎沟壑,恶[wū]在其/为民父母也?’夫(浮)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玉yù]我公田,遂(岁)及/我私。’惟助/为(维)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释义】
5.3.1、滕文公询问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说:“百姓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抓紧时间补漏房,开年又要种百谷。’百姓的生活道理是,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有对生活的信心,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对生活的信心。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信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无恶不作。等到陷入罪网,然后对他们/施以刑罚,这等于是设下网罗/陷害民众。哪里有爱民的国君当政,却干出陷害/民众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谦恭俭朴,礼贤下士,向百姓征税/有制度。阳虎说过:‘能富贵的人/都不仁爱,能仁爱的人/都不会富贵。’
夏朝时/每家授田/五十亩而实行贡法,商朝时/每家授田七十亩而实行/助法,周朝时/每家授田一百亩而实行彻法,实际上征的税都是十分/取一。什么叫彻法呢?彻/就是抽取之意;助/就是借助之意。龙子说:‘管理土地的税制/以助法为最好,而贡法最不好。’所谓贡法/就是参照几年中的收成取一个固定数。不管丰年灾年,都要按照这个确定的税额征税。丰收年成,处处是谷物,多征收一些也不算/苛暴,但却并不多收;灾年欠收,每家的收获量/甚至还不够第二年/肥田的费用,却一定要征足/这个额定数。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却使/百姓一年到头辛勤劳动,也不足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靠/借贷来凑足租税,致使老弱幼小/在山沟荒野奄奄一息,哪里/还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那世代承袭/俸禄的制度,滕国早已实行了。《诗经》上说:‘雨水浇灌我们的公田,同时/也滋润到/我的私田。’只有实行助法/才会有公田,从/此诗/来看,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