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六 》 5则(17-21)

论语《雍也第六 》 5则(17-21)

2024-04-02    03'26''

主播: zkm🍘一路同行

229 1

介绍:
朱康美  2024  04  01 论语打卡   第31天 雍也第六  5则(17-21) 【原文】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墨mò]/由斯/道也?”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网wǎng]之生/也幸/而免。”            20、子曰:“知[支zhī]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玉yù]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yù]上也。”   【释义】         17、孔子说:“谁能出外/不经过门户呢?但为什么没有人/肯从人生大道上/而行呢?”           18、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则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才是君子的修养。”           19、孔子说:“一个人活在世间,原本/应该真诚,没有真诚而能活下去,那是靠着侥幸/来免于灾祸。”           20、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 孔子说:“中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就可以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的人/自甘堕落,就没有办法/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了。”     【个人理解】         孔子先师告诉我们: 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相互均衡,才是君子之人。 整个国家/文化如此,我们个人/也是如此。        学习《论语》,开始只是对它感兴趣而探索,随后/被它打动,变为喜爱,这是第二步/是喜爱它,第三步/是乐之,乐在其中。这也是/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最好诠释。    【成语】          文质彬彬       【分析】      有一些解释,认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是孔子给人划分等级,用以攻击孔子;其实不然,孔子认为社会上有两种人很难改变,一种是“上智”,一种是“下愚”,“上智”不移,而“下愚”固执,不能理解高深内容,反增烦恼。  
上一期: 孟子102
下一期: 孟子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