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直面死亡的追问
我总是在寻找活着的意义:我为什么活着?
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死亡,也发现了死亡的不可避免。因为,在西部,每次有人死时,人们都会大张旗鼓地奏起哀乐,这时,死亡的氛围会弥漫整个村庄。所以,很多孩子马上就会感受到死亡的存在。我十岁时,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陷入了精神危机。每次想到死亡,我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意义。
那时,我的失落不像现在的孩子,只是面对社会时感到迷茫。让我感到失落的,是死亡这个东西。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没有意义。每当看到亲人死去,我就想到,现在得到的所有东西,最后都不会属于我,我的肉体会像风中的灰尘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痛苦一直伴随着我,直到三十岁前,我还是会因为这个问题感到焦虑。因为思考死亡,所以我从小就想留下一点东西。我不希望自己一旦死去,就什么都找不到了。
所以,我想当个作家,想把飞快消逝的生活定格下来,想用自己的笔把它们留下来。最初写作时,我并不希望文学能带给我什么东西。留下自己活过的证据,是我想靠文学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即使在成为作家之后,也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时时刻刻都想到死亡。
不过,思考死亡不是一个消极的习惯,它是非常积极的。在西部,很多人都会直面死亡。他们面对的不是城市,不是欲望,而是死亡。所以,西部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智慧谚语、格言,比如“霸了千贯霸万贯,临亡了霸下四块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挣了多少钱,掠夺了多少东西,死时拥有的,都不过是四块棺材板。
而现在,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里,大家都沉迷在物质和享受中,能想到死亡的人有多少?在乎的都是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怎样的职业才算好职业,等等。反而自己为什么活着却忘记了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