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会的情结
作者:无言
诵读:馨儿
从昨天开始,《家乡的二月六》不断有人留言,也有人赞赏,点击量不断上升,我感觉到意外,是谁把这篇数月前的老旧文字翻了出来?
上午正在上班,寻社哥发来一条微信:把你的作品二月六发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家乡的古会应该到了!赶紧一查日历,果不然,时间已是农历二月初四。
小时候,每过完年,我就眼巴巴地等着村里过会。母亲总是把过年炒的肉留一份,放在冰冷的地窖里,以备二月初六过会招待客人。孩童时在温饱之间徘徊,嘴馋,趁过会打打牙祭,我们小孩子更爱热闹,在拥挤的人堆里穿来穿去,这儿瞧瞧油糕、麻花,那儿看看衣服,也跑到干涸的涝池里看猪羊交易,足足的过个眼瘾。
长大了离开村子,每到这个日子,好像听到家乡在呼唤,回来吧,游子!谁一提到二月初六便觉得亲切的不行,于是便想方设法回到故乡,吃吃农家饭,唠唠家常,见见父母和亲朋好友,感受一下故乡那如炊烟般温暖而浓浓的亲情!
我是一个恋家的人,出门在外,每逢节假日,一有空便往家里赶,那时老母尚在,她最想见的人就是她的幺儿子。记得有一年国庆节,我回去的晚了,母亲便让二姐给我打电话,电话没打通,她便在村口向西张望,我老远看见母亲如雕塑一般站在路口,微风吹乱了她满头的白发,她就眼巴巴的站着。我埋怨她,她说:明天就是国庆节了,你没回来,我不心安!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父母在的时候,我几乎每年二月初六会都回家,偶尔回不了,也要打电话充足说明理由,以免父母担忧。
村里的乡会是热闹的,出嫁的女儿拖家带口回娘家,游子千里归故里,亲戚朋友凑热闹。具有商业头脑的商贩当然不肯放过这一良机,先几日商贩便你来我往,到初五这一日,卖菜的、卖肉的便摆满街头,毕竟家家户户都要买东西招待客人。初六的那天上午,会上更是热闹非凡,各种美食、衣服、儿童玩具,各式百货应有尽有,凡是集面上有的,全复制到我故乡的街道上。
村里的会是孩子的乐园,他们在家里呆不住,早跑的没影了,他们去集面上看热闹去了。
然而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去集面,和父母也不多说话,你只要回来,父母看你一眼,便异常的满足,他们也不需要你陪,他们还有许多家务要做。
于是更多的是走出门,看看门前和我一块长大的槐树,用手量看粗了多少;看街头的公鸡撵母鸡,扑棱棱地掀起一地的尘土;和邻居打招呼,去发小家聊天,打骂,回忆童年的趣事……放松了身心,感到无比的温馨,简直比外出旅游了一场还高兴。
先是父亲去世了,我第一次失去亲人,长时间不能自己,以致于悲伤过度,身体极度虚弱,疾病乘虚而入,差点落下了病根,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我正月初二在老家的大哥家给母亲过完第一个新灵,那天我不想回城,二哥说:“走吧,谁有时间陪你!”
刹那间,我突然理解了“父母在家就在”这句话。父母在的时候,我回到家里,还是一个主人,无需任何人招呼,大哥去地里修剪果树,去街头闲逛,他干他的事,我喝我的茶。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立身之地,我完成了由主人到客人华丽转身,还能一人在自顾自的喝茶吗?你以为你是皇帝吗?
虽然我的老屋子还在,但是没有父母的屋子还能叫家吗?今年春节回家,院子半人高的杂草经冬的杀戮,一片枯黄,屋子是大哥清扫过的,但尘土仍然四处可见,唯一感到温暖的是父母的牌位,他们孤独的坚守在老屋,是在等他们的儿子吗?
自从父母去世后,回家成了象征性的,如同走亲戚一样,中午去,下午回,来去匆匆,想见的儿时伙伴大都各有各的事,聚不到一块,于是愈发的想念,但天各一方,都为生活奔波。见面只有春节了,如果阳光明媚,坐在某家的门口,晒着暖暖的太阳☀,好友围坐一堆,七嘴八舌,谈天说地,忆童年趣事,是最快乐的事了。
今年的二月初六不能回家了!蠢蠢欲动的心有丝丝遗憾,我一遍一遍的听着莫非朗诵的《家乡的二月六》,久久不能平静。朋友在微信里说《家乡的二月六》在朋友圈火了,看着急剧攀升的点击量和留言,一定是村人在传播着有关家乡的故事,分享着心里快乐和淡淡的乡愁。我想有许多家乡人可能和我一样,为生计奔波在五湖四海,然而他们不能忘记家乡,不能忘记家乡的二月六,于是以乡会的情结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挂念。
明年二月初六,一定回家过会!